哪个朝代能吃上肉

尐甶園 1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壹臉痞子笑 1星

共回答了189个问题采纳率:93.3% 评论

在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真正能吃到肉的,基本上只有贵族。老百姓是没有资格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等级地位不够,毕竟在当时是讲究一个身份和阶级的社会。另外,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不够,自己没有那种条件吃到肉,所以在历史上才会发出肉食者鄙不足与谋的评价,用肉食者去代替贵族,而草食者则自然是平民。

秦汉以后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同时,国家总体的环境也较为稳定,在过节以及盛世期间,老板是可以吃上肉肉。但也并不是说什么肉都能吃,首先牛肉是不允许吃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和经济基础十分发达稳固,宋朝以后的老百姓只要愿意花钱,也可以吃上牛肉,但是这在秦汉时期是坚决禁止的,吃牛肉犯法,而且要重判。

18小时前

26

淡忘了 1星

共回答了122个问题 评论

“吃上肉”有多难?中国古代老百姓,“吃上肉”有多难?其实不同朝代,难度也不一样。

放在战国年间时,虽然当时的权贵们,已经形成了“天子食太牢……诸侯食牛……卿食羊”的“吃肉”规矩,每次宴席时都是“食前方丈”。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却是哪样都吃不起。《礼记》里就说“庶人无故不食珍”。战国纵横家张仪更感慨:“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也就是粗米加菜汤。所以孟子才会说“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能让老百姓在七十岁之前吃口肉的社会,就是完美社会了。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贵族们经常享用的牛肉羊肉,在汉唐宋这几个时代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更是可遇不可求:牛在古代是耕作资源,历代都严禁屠宰,想吃牛肉?只能干等着一头牛“自然死亡”。牛肉价格自然极贵。羊肉更多是“进口品”,自然也价格奇高。南宋时期的羊肉价格,一度涨到每斤900钱,连南宋外交家洪迈都感慨“俸薄如何敢买尝”。“有俸禄”的都不敢买,没俸禄的苦老百姓,当然也望而却步。

所以,在漫长的古代史上,哪怕不少“盛世兴”年代里,如果有老百姓说“一辈子没吃过几次肉”,那绝不是稀罕事。

不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古代老百姓吃肉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多。典型如宋朝,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宋朝老百姓“吃猪肉”的机会也多起来。虽然享受高官厚禄的宋朝士大夫们瞧不起猪肉,说猪肉“贱如土”“贫家不解煮”。但老百姓可不管这个,北宋都城汴京门外,每天早晨都有猪贩子赶着数万头猪等着入城。南宋“行在”临安城里,也是“肉铺不知其几”,且“每日不下宰数百口”。猪肉,就是当时城市平民们的最爱。

当然,在两宋年间,这种情况,也只适用于汴京临安这样的“超级大都会”。宋朝农民的生活,尤其苦不堪言。以名臣司马光所见,哪怕在正常年景里,农夫蚕妇们也是“所食者糠籺而不足”。南宋官员王炎也感慨“田野之民食糟糠”。吃肉,对于他们是很远的事情。

相比之下,明清的平民们,虽然有《儒林外史》里“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的描述,但论吃肉的机会,比起前朝要多得多。万历年间《宛署杂记》里统计,明代上等猪肉的市场价,为一钱六分一斤。上等羊肉的价格每斤一钱二分,而县衙里马夫的年收入是四十两白银,桑园长工的工钱是每年二两二钱。对于城市平民来说,明清年间虽然日子紧巴,但吃肉这事儿,咬咬牙还能开个荤。

而以《沈氏农书》记载,在明清年间的部分经济发达地区,雇佣长工时也讲究“夏秋一日荤,两日素。春冬一日荤,三日素”。只要好好干,也有肉可吃。当然,不是所有地方都如此。“康乾盛世”时代的华北农村,就算风调雨顺的年月,也是“绝少食肉”。就算是当地富裕一些的自耕农,也是“鱼肉惟之宴会用之”。吃肉?依然是个奢侈事。

一个看似简单的“吃肉”问题,却缩影了历代历史演进里,老百姓的辛苦艰难。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当代作家刘绍棠的名作《榆钱饭》里,那一句回忆家乡生活的“一九八一年饭桌上是大米白面了,一九八二年更有酒肉了。”是以怎样喜悦的心情写出来的。每天“开开心心吃肉”的日子,其实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儿。憧憬穿越?不如珍惜当下是真。

16小时前

21

宫商角徵 1星

共回答了155个问题 评论

如果指的是平民的话要到唐朝才能吃上肉

13小时前

49

哎没办法 3星

共回答了377个问题 评论

古代大明朝能吃上肉。

9小时前

17

跟紧步伐 2星

共回答了78个问题 评论

唐宋以后,随着农业技术的大发展,民间吃肉就越来越多。到了明清,吃肉也是寻常事。

4小时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