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是什么故事

怕还没说话 3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满心遗憾 4星

共回答了496个问题采纳率:90.3% 评论

五子登科是中国明代时期一段著名的科举制度的历史故事。
这段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当时有五位才华出众的学子在进士科考试中都失利无望,他们决定共同奋斗,互相帮助,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们一起刻苦学习,互相辅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后来他们终于在科举考试中成功,并且都成为了举人,被称为“五子登科”。
这段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经典故事,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教育重视学习和努力的传统思想。

17小时前

25

穿濄未来 2星

共回答了236个问题 评论

五子登科是古代中国科举考试中的一个传奇故事。
五子登科是一个传奇故事。
据记载,五子指得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同科进士陈维崧、周嘉胤、姚士璋、戴名世、谭纶在同一年考中进士,被誉为“五子登科”。
五子都是才华横溢的状元,这在中国科举考试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五子登科不仅是一个成语,还是中国科举考试中的传奇故事之一。
五子的出现不仅是对古代教育制度的一种肯定,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对才华和人才的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五子中的陈维崧还因为帮助谭纶《资治通鉴》增补子史,被誉为“通史之父”。

15小时前

50

倾听幸福 3星

共回答了311个问题 评论

五子登科是明朝时期的一个传说故事。
在明朝朱元璋时期,有五位才子,分别是陈子龙、杨慎、赵蕤、徐钧和马致远,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据传,这五位才子在同一科举中都获得了状元的称号,被称为“五子登科”。
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因为它被认为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才子重视的价值观。
同时,五子登科这个故事也成为了许多中国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如《红楼梦》、《岳阳楼记》等。
可以说,五子登科的故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2小时前

28

依诺殇亡 2星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评论

五子登科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个老人有三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各有所长,但老人却始终期望着他们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故事的男主角是老人的第一个儿子,名叫黑虎。黑虎非常聪明,善于学习和思考,但是他却缺乏耐心和毅力,无法坚持自己的理念。因此,他只能在一些简单的事务中表现出色,但在更高级的领域中却往往失败。

老人的第二个儿子,名叫豹子,是一个勇敢、强壮和有冒险精神的人。他擅长狩猎和战斗,但却不善于管理和组织事务。他经常在重要的决策上犯错,导致他的事业受到阻碍。

老人的三个儿子中,第三个儿子名叫书生,虽然缺乏黑虎和豹子的一些技能,但他有着优秀的才华和学识。他善于写作、读书和思考,能够在各种领域中做出卓越的成就。

最终,书生成功实现了老人的期望,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为人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才华、毅力和决心,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8小时前

29

妥协完 2星

共回答了261个问题 评论

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

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窦禹钧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禹钧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在一个夜晚,他梦到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窦禹钧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后来,有个仆人偷了他很多钱,就自己写了卖女契约,系在幼女背上,说:"永卖此女,以偿还所偷的钱。"然后就逃跑了。窦公可怜他,烧了契约,养育这个女孩,养大后还为她择婿出嫁。

他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因为没有钱买嫁妆而嫁不出去,窦禹钧就把自己的银两送给他们帮助他们。亲戚当中有不能办丧事的,他就出钱帮助办丧事;有无钱嫁女儿的,他就出钱帮助嫁女儿。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开支,全部用来救济别人。

同时,窦禹钧还在家乡设立学堂,收集上千卷书,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自己家里则节俭朴素,没有金玉饰品,也没有华丽衣服。窦禹钧如此周济贫寒,克己礼人,因此随之积了大阴德。

此后一个晚上,窦禹钧又梦见自己的父亲。老人告诉他:"你现在阴功浩大,美名远扬,天帝已经知道了。以后你会有五个儿子,个个能金榜题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岁。"当他醒来,发现也是一个梦。但从此更加修身养性,广做善事,毫不怠慢。

后来,他果然有五个儿子。由于自己重礼仪、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窦家终于发达了。当五个儿子均金榜题名时,侍郎冯道赠他一首诗:"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窦禹钧还有八个孙子,也都很贵显。最后,窦禹钧做到谏议大夫的官职,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谈笑风生,向亲友告别,沐浴更衣,无病而卒。

3小时前

36

雾里看花 4星

共回答了408个问题 评论

“五子登科”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在《宋史·窦仪传》中就有记载,说的是窦禹钧的五个儿子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先后中了进士,在当时被传为美谈,被称为“五子登科”。

事情发生在五代十国的乱世时期,在燕山地区有一户姓窦的人家,户主名为窦禹钧,因为窦家世代居住在燕山地区,因而又被称为“窦燕山”。

23小时前

38

小眼睛 2星

共回答了268个问题 评论

五子登科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其起源于唐代,是指五个年幼的才子同时考中进士科举,被称为“五子”。这五个才子分别是:王洙、刘禹锡、杜牧、韦庄和白居易,他们在唐朝开元年间同时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全部通过考试成为了进士。

这五个才子都是唐代文学界和文艺界的重量级人物,尤其是王洙和刘禹锡,他们被誉为唐代的双璧。五子登科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考场趣事,也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段佳话,深受后代文人的推崇。

16小时前

20

右手妹妹 3星

共回答了38个问题 评论

讲的是在南朝时期,有五个家境贫寒的书生,名叫陶渊明、谢灵运、潘岳、王羲之和顾恺之。他们在同窗好友的照顾下艰苦求学,终于在逐鹿二十年后一举登上了九五之尊的殿试金榜。

8小时前

23

心动给了谁 2星

共回答了279个问题 评论

五子登科是一段关于明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故事。


明成祖时期,五名出类拔萃的学子同时参加殿试,都取得了高分,并被皇帝授予进士及第,这就是“五子登科”的由来。
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传颂,并被视为科举制度的代表性事件之一。


五子登科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化和政治制度的高度成就。
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贫苦的学子有机会跻身官场、改变命运。


五子登科更是展示了科举制度对于选拔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五子登科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当时的科举考试是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许多地方的文化因此得以传播到其他地区。
同时,五子登科也启发了人们对于教育公平性的思考,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进步。
今天,五子登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对于当代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21小时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