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里的第一计是什么

内伤狠痛 3个月前 已收到8个回答 举报

周麗琪 1星

共回答了143个问题采纳率:98.3% 评论

三十六计第一计,是瞒天过海: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瞒天过海之计原文是“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之首,这一计的产生本是出于一次善意的欺骗,但后来却被演变成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阴谋,瞒天过海之计可大可小,它不仅被用作军事战略中的计谋也被演成生活中化解尴尬的智谋,此计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一个“瞒”字,因为欺瞒是所有计谋的共同特点,瞒就是欺骗、遮掩、以假乱真、隐真示假,它是三十六计所有计谋都包含的一个特点。也是它因何被列在第一位的原因所在。

5小时前

16

峩該歨 3星

共回答了370个问题 评论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三十六计: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 欲擒故纵、抛砖引玉、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假途代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 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3小时前

11

算了都这吧 1星

共回答了186个问题 评论

三十六计里的第一计 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是指当防备十分周密的时候,就容易麻淠大意:平时看惯的.往往就不再怀疑了.把秘密诡计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事物里。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在战争中,它是一个利用人们存在常见不疑的心理状态,进行战役伪装.隐蔽军队集结和发起进攻企图,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计谋.出奇制胜

1小时前

8

硬骨頭標 5星

共回答了52个问题 评论

三十六计的第第一计是瞒天过海:瞒天过海。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23小时前

31

别荡掉太早 4星

共回答了486个问题 评论

第一计为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释义:防备得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松懈大意;经常见到的人和事,往往不会引起怀疑。把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对立。非常公开的事物中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事物。

18小时前

19

一直数星星 1星

共回答了135个问题 评论

三十六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12小时前

36

仅剩心愿 4星

共回答了483个问题 评论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643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5小时前

47

希小美 2星

共回答了229个问题 评论

瞒天过海 :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瞒天过海”的计策,古时人们早有使用,而“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形成,或与元初未知人士所撰《薛仁贵征辽事略》中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最先使用,应不晚于明代末年。清代无名氏将“瞒天过海”收进其所编《三十六计》中,并作为“三十六计”的第一计。

23小时前

4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