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5号出舱全过程

街角情人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只爲妳瘋狂 4星

共回答了412个问题采纳率:92.3% 评论

二,舱外多级机械臂已经组装完成,两者距离太近,为了实现多角度、长距离工作,必须迁移。

出舱工作要提前准备几个小时,除了确保身体方面适合以外,还要在舱内检查必须的程序,穿戴完毕。加上舱外工作需要2人共同配合,时间方面将要达到8小时,距离方面将要达到150米以上,这是人类在太空历史上最长的极限。

首先,航天员们在地面训练充分。

在航天员中心有等比例的模拟舱,以及重压水下模拟舱。主要目的就是让航天员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和要点。

平时,除了体能训练,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在模拟作业上,航天员一方面按照规程在模拟舱内熟练操作。

另一方面,穿上舱外航天服进入水下模拟出舱活动。这是为了在模拟的失重环境下,训练舱外作业的精准性

一般一次水下训练要5-6个小时,聂海胜将军就说:一次训练下来就要瘦4斤!王亚平:训练完拿筷子的手都是抖的!

而为了适应失重环境下,航天员出舱、太空行走、舱外作业等,出舱几小时就要训练10倍以上的时间。

比如,神舟十五号迁移太阳翼需要出舱8小时,就要在水槽里训练80个小时。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神舟十五号乘组年龄都偏大,平均53岁,穿着200多公斤的水下训练服,体力消耗很大。

56岁的邓清明接受采访时曾说:6 个小时是航天员水下训练时间的极限,训练完一量体重减轻1.5公斤。

每周三次水下训练,还不包括自己加训时间,如果没有梦想,光这一科目就能劝退很多人,更不要说坚持24年了。

除了水下训练,我们还配备虚拟出舱系统,戴上VR眼镜,真实模拟出舱的动作,让工作内容成为“肌肉记忆”。

其次,“曙光岗”、伴飞舱协同。

每当你观看航天员出舱任务时,一定可以听到“曙光明白”、“我是曙光”这样的口令。

实际上,我们在地面指挥中心设立了“曙光岗”,这个名字即指70年代“曙光一号工程”,也是现在我国支持航天员出舱任务的一个子系统,“曙光”指引航天员走好太空每一步。

现在在“曙光岗”担任出舱专项训练教员的吴昊,这位80后的教员对整个出舱流程十分清晰,并且也提前做好预案。

在担任出舱专项教员的两年多,她也是泡在失重水槽里成长的,组织了航天员进行了上百次训练。她参与设计出舱活动训练的每个环节,不仅熟悉整个流程,对空间站平台设备、舱外服等系统的操作和处置情况

有了“曙光岗”的守护,加上地面“伴飞舱”的提前模拟,基本上所有的程序都十分顺畅。

最后,仍然是考验。

整个出舱阶段加上准备时间需要10个小时,这期间是不能进食的,上厕所方面则需要航天服内生保系统工作。这对航天员的体力和耐力都提出了极限的要求。

21小时前

2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