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老师 我总是很在意学生的成绩怎么办

丢弃曩昔 3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性幻想 1星

共回答了186个问题采纳率:99.3% 评论

没有哪个老师能做到不在意学生的成绩,除去学校对老师施加的压力,老师也是发自内心的想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为什么?因为学生取得好成绩是对自己辛勤工作的一种肯定,会觉得没有白白付出,非常有成就感。

虽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除了在意学生的成绩还应该在意同学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成绩这个东西是最值观的,而思想道德这种东西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出来的。所以老师很在意同学们的成绩是非常正常的表现。举个不怎么恰当的例子,种一盆花你最关心的是有没有开花,花开得好不好看,而不是想着这个花的根有没有长虫,会不会坏掉。

7小时前

3

低调的淡定 1星

共回答了161个问题 评论

一般说,学生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审美、合群等要素。作为学生(毛主席说,学生以学为主),科学文化素质这一项权重要大一些,而科学文化素质能量化的就是成绩,教师重视学生成绩天经地义,理直气壮抓学生成绩是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的重要途径,这很好,只要不偏废其他素质的培养就行。

5小时前

12

那天有你 1星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评论

说明你负责任,放弃那些认为【快乐学习】、【成绩不重要】、【上学无用论】、【成绩妖魔化】的家长及学生,最后只能是受累不讨好,甚至官司缠身。我们做补习,以上的家长我们一律不收。

2小时前

10

云翳空暖 4星

共回答了458个问题 评论

如果老师不再重视分数,那该怎么样?分教是衡量老师教育能力的主要指标,就如社会上衡量是否成功人士的标准就是拥有多少财富,有很多钱才是重要的。

22小时前

22

独特青年 2星

共回答了260个问题 评论

作为一个老师,“总是在意”学生的成绩,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问题是,是仅仅“在意”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还是在意学生“取得”成绩的过程?

如果是前者,就会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运用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的手段、方法,使学生尽快地提高学习成绩,比如题型归类,方法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题海战术”,大量刷题,“以量取胜”。毋庸讳言,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在一定区间快速提高成绩,有着明显的效果。换句话说,而在学生超越这个区间之后,就会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则收效甚微,并使学生产生困惑。

我上过一个复读班班上有一个学生,课间找我聊天时,就说到了他的感受和困惑。他说,无论哪一科,一看到题目,他就知道这个题目的考查范围,也知道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解题,可成绩就是不能提升,总有过不去的“坎儿”。

我对他说,各种解题的“方法”,都是别人总结出来的,带有明显的规律性,它可以解决大约80%的问题,不会再多。所以,一味地靠“方法”学习的学生,最多可能成为二流学生,到不了一流。

为什么?

我对他说,既然“方法”是别人总结归纳出来的,那么,在你绞尽脑汁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实际上,你是在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验证别人那些方法的正确性,换句话说,“你自己”不存在了,没有了你自己的理解、分析和判断,你成了“别人”的“提线木偶”。起来一来,你的成绩就会长期在80%的那个区间晃悠,再加上你的失误,总分也就是560分左右,很难过570分。(总分750分。)

我给他四个字:“以题解题”。题目就摆在那里,该怎么思考就怎么思考,该怎么分析就怎么分析,不要一味地去找方法,把精力用在“找方法”上,而忽视了“自己”,不能自己制约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我对他说,坚持四个星期,必有突破,错了我负责!这个学生幽默地说,“一语点醒梦中人”!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到华中科技大学,为他“雪耻”了(该学生自己的话)。

所以,当一个老师“在意”学生的成绩的时候,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规律,抓方法,一手抓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开掘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

而后者,“在意学生取得成绩的过程”,则重在分析“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或者说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因为,任何结果的产生,必然有一定的原因(或者说“条件”),这是基本的常识。而由条件(原因)转化为结果,离不开“过程”。这个过程,首先包括“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比如思维习惯,思维品质,专注力,对信息的敏感性,等等,而这一切,又离不开专注力与学习力的培养。

因此,如果老师真的“在意”学生的成绩,就要一手抓出“中上等”,一手抓出“上中等”,甚至“上上等”,二者兼顾,而不能“顾此失彼”。

17小时前

49

不要在说爱 2星

共回答了297个问题 评论

也许我们先得问下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难道真的就是为了考个高分而学习吗?如果啥事都以成绩来衡量,那么我们学习的境界未免太低了。

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是自己的本分,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是我们的职责。如果我们只在意孩子的成绩,虽然这并没有错,但是未来工作中需要的是实践型人才,有思想、有创造性的人才,如果孩子只是机械性的背诵,学习,这会让他们思维固化,形成固定性思维。可未来是变化的,如果不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那么势必会被社会淘汰。所以,从这点来说,老师需要结合实际,适当地弱化分数,培养更实用性的人才,而不是纯粹的应试人才。

当然,孩子们在学习时,为了监测他们学习的情况,确实需要一个分数,这个是必须的。但是,一定不要让孩子形成一种变相的攀比。要做好孩子们的心理引导工作。比如,一场考试完了后,总有人考得好,总有人考得不好。对于那些考得不好的孩子来说,势必会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还可能会引发心理疾病,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作为老师,要多留意那些成绩差的孩子,特别是要关注他的心理变化,适当的多给他一些鼓励,不要让他掉队。

适当地多鼓励成绩好的孩子去帮助那些成绩弱的孩子,让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场景,不仅加深了同学间的感情,也会让班级的凝聚力更加强烈。当调用了班级的气氛,老师绝不会再把眼光总是盯向成绩,那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最后,老师不要过于焦虑,要心平气和,凡事要按部就班,要明白一切不能一蹴而就,路得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急也急不来,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重点。

11小时前

26

离别相拥 2星

共回答了272个问题 评论

小时候有一句打油诗,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如果不是淡定到一定境界的老师,很难不去重视学生的成绩。我们现有的评价体制就是这样,以学生成绩来量化教师工作,虽然考勤,作业备课,其他活动奖项也有加分,但是成绩是最主要的。老师不得不盯紧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这关系到老师的教学实绩考核和年度考核,一次考差了,影响的可能就是两年的考核。而考核又是和晋级息息相关的。老师真是关注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成绩,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有个别学生智力有问题,老师也要使出浑身解数帮助他,多学一点是一点。

社会大环境也由不得老师不关注成绩,偶尔大街上遇到一个家长,见面就会问孩子成绩多少多少,孩子考好了,我们这个孩子聪明,习惯好。一旦考不好,老师经常会面临质疑,这个老师水平不怎么样,这个老师不负责任,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教学生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考好。成绩也是自己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学生成绩好,学生喜欢你。教师本身也会有一种自豪感,容易获得职业幸福感。

4小时前

10

歔荣毇搣 4星

共回答了475个问题 评论

说明你首先是个负责任的老师,但只注重语,数,理化。不全面发展也是有缺失的,特别是道德品质的教育,才能使学生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作为老师也应因材(不是教材,而是人才)施教,分清是否杇木,能否雕。否则易引起非议,甚至惹祸上身。

24小时前

3

枯骨白沙 2星

共回答了60个问题 评论

当前社会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和老师,老师希望学生成绩高点,是理解的。然而,如果丢弃了道德和纪律标准的培养,即使成绩再高也不会对社会有多大用处,只重视智力,而忽视道德是培养了自私自利的高智商的废人。

15小时前

3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