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枷是什么

青涩的深拥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转角爱上你 2星

共回答了73个问题采纳率:93.3% 评论

梿枷,指一种农具或武术器具,在一个长木柄上装上一排木条或竹条,可用来打谷脱粒。

梿枷起源于我国,历史悠久。据《国语·齐语》记载,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当时的齐国(在今山东半岛),首先使用梿枷打麦。梿枷,那时称“枷”或称“拂”。唐朝颜师古《注汉书》,明确地说:“拂音佛,以击治禾,今谓之梿枷”。那么,从唐朝算起,这种打场的农具定名为“梿枷”,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8小时前

18

心中守护 4星

共回答了468个问题 评论

连枷最早是农民用来给谷物脱粒的农具,后来逐渐转变为军用武器,军用的连枷由一根长木棒和一根短棒组成,两者之间以铁链连接,使用者手持长棒的一端,以短棒击人。后世的军用连枷的打击端为了增加打击力,往往会包裹有铁皮。

连枷这种武器大家都不陌生,在一般人的思维里,这个东西应该是西方人用的多,比如各种中世纪题材的游戏或者影视作品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或者半兽人,而这个勇士或者半兽人手里拿的武器,往往要么是战锤,要么就是连枷。

由此可见,连枷这种武器的特点之一就是威力较大,否则游戏或电视剧的策划者也不会如此偏爱它,一遇到大力士就给他配上一把连枷,事实上,这也是钝击类武器的共有特点,另外,除了威力大之外,这类武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法比较随意,不需要过多训练,以连枷为例,也不需要什么招数,照着敌人脑袋抡就是了。

除了威力和用法之外,和普通的钝器相比,连枷的优点是打击范围更大,打击角度更多,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别的钝器,比如锤子吧,你要么横着砸,要么歪着砸,要么直着捣,使来使去也就是这几招,连枷就不一样了,由于结构的原因,同样是一招砸出去,锤子的落点是固定的,而连枷由于打击端比较灵活,因此可选的打击点更多。

连枷的这个优点对于城池攻防战的守城一方非常有用,所谓的城池攻防战,说穿了就是一帮人想占领对方的城头,另一帮人要防止对方占领城头,而防止对方占领自己城头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在对方爬上自己城头的时候将其消灭掉,而如果要消灭对方,首先你得能够的着对方才行,大家需要明白的是,城墙这个东西,对于守城一方是屏障,但从某种角度上说,它对于攻城一方也是屏障,比如你是守城的,手握大刀,想去砍爬城的敌人,那么你起码得等到他快爬上来那会,比如头已经露出城墙的时候才能去砍他,再早的话,他有城墙挡着,你也砍不到他。

但如果你用的是连枷,就不一样了,连枷的一头是活动的,可以往下折,即便敌人还没露头,用连枷一样可以攻击到他。

早在东周时期,军队便有使用连枷守城的记录,墨子里就说过,守城的时候,每两步的范围之内,都要准备一件连枷、一件长斧、一件长椎和二十只枪,两步的距离也就是两三米,是一个士兵的活动范围,所以说墨子的意思就是说每个守城的士兵都要配备这些武器。

除了墨子之外,后世的不少兵书都提到过连枷在守城作战中的作用,如唐代杜佑所著的《通典兵典》中也说过,军用连枷和打麦的连枷差不多,战斗中可以打到城外的人。宋代官方兵书《武经总要》中说,守城时,三步范围内设一连枷,敌人爬城时,先用狼牙拍击打,如果敌人已经爬上城头,守城方便需要使用连枷和剉手斧去攻击他们。

武经总要中记载有两种连枷,一种名铁链夹棒,一种名连珠双铁鞭,前者就是普通连枷,后者的击打端由两根相连的短棒组成,相当于普通连枷的升级版。

武经总要中说,连枷原本是西北一带少数民族骑兵拿来对付步兵的武器,后来宋军在和少数民族武装作战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使用这种武器,宋人学会使用连枷后,技巧比对方更为娴熟。西夏人编纂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曾经多次提到连枷,可见在西夏,连枷是常用的武器,这也印证了武经总要中关于连枷起源的说法。

连枷除了用来击打攻城的敌人外,还可以用来对付盾牌兵,两者事不同而理同,敌人用盾牌遮挡住身体时,使用其他的武器很难在破坏盾牌结构前攻击到他,但连枷由于攻击方向多变,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例如狄青和侬智高作战时,对方精锐军队名为标牌军,装备标枪大盾,狄青让手下的步兵装备长刀大斧,骑兵装备连枷,最终大破标牌军。

明代军中也用连枷,当时朝鲜人著有鞭棍谱和马上鞭棍谱等著作,其中便记载有连枷的用法,有观点认为,朝鲜人所著的这些兵书记录的都是朝鲜人从明朝学习到的武艺,按照这种观点,当时明军应该装备有一定数量的连枷。

清朝建立后,军中仍然使用连枷,清人吴伟业所著的《梁宫保壮猷记》中提到,顺治十七年,清军和郑成功作战,郑军多有使用长刀者,清军以连枷对敌,不少郑军的刀被连枷击断。按照皇朝礼器图式中的记载,清军汉军八旗和绿营都装备连枷棒,这种连枷棒为一对,士兵双手各持一把。

到了现代,连枷仍然是一种武术器械,它还有一个别名叫梢子棍,另外,现代人练习的两节棍,其实也可以认为是连枷的变种。

常言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但历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让我们遇见未来这么简单,读到深处的人一定明白,读史只不过让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动性去创造未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高晓松的歌词里,我们除了体验了一把文艺情结,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情怀。诗歌为我们缔造了一个精神的乌托邦,而史哲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现实,我们不仅要活在现在,更要活在未来。跟着这些经典,遵循着历史的足迹,一点点掀开面纱,还原真实的场景,感受时光的流逝,追逐着哲人的思想,一点点探究人类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6小时前

2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