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治沙故事

心疼以后 3年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装作罘在乎 1星

共回答了135个问题采纳率:98.3% 评论

1955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徒手种下112 万亩人工森林,将森林覆盖率提高至80%。从1 棵树到112 万亩,从一大片荒漠变成一大片森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14小时前

25

大似大非 1星

共回答了173个问题 评论

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漠后,展现出了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在这里形成的沙尘暴一昼夜就可以到达北京城!严重威胁了首都和周边地区生态安全。

就这样在上世纪50年代,原国家林业部决定在河北北部的坝上地区建立大型国营林场,来改变当地荒漠环境。

就在1961年,工作人员在坝上考察几天后,在塞罕坝找到了一颗生长的大红松树,因此林场选址在塞罕坝。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成立。

困难超乎想象。这里冬季漫长,海拔在1500左右,寒温带大陆性气候表现较特殊,极端气温可达零下40多度,无霜期不到七十天。

最早的一批塞罕坝人中还有很多大专,他们没有被困难打到,反而根据根据当地地势改良树苗,摸索出了培育“大胡子、矮胖子”优质壮苗的技术要领,改进了传统的遮荫育苗法。

他们能吃苦,甚至有了“爬山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这样的话。在高原窝棚中奉献自己的青春。面对一片一片稚嫩的绿色,职工们留下的是自己青春,换来的是造福万代绿色。他们是伟大的。

后来,塞罕坝造林全面开始。由春季造林发展到春秋两季,从而发展出濯濯童山逐渐披绿的景象。

12小时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