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调 为什么又称 大油梆 大梆戏

没眼红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紙是會痛 1星

共回答了195个问题采纳率:97.4% 评论

濮阳大平调源于濮阳民间,是在开州(濮阳)土生土长的一个古老剧种,故过去又称“开州平”  (濮阳于1144年改称开州,明清时期沿用)。濮阳大平调是板腔体梆戏。因梆子灼目贯耳,又称“大梆戏”“打油梆”。其唱腔旋律圆润平缓,又是中原地方音韵,故也称平调。又因该剧种上演剧目均为朝纲大事,演员阵容庞大,群众历来视为大戏,为与其他剧种相区别,平调就逐步定名为大平调,相沿至今。   

大平调形成于明朝年间,其分布以濮阳为中心,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鲁西、冀北地区。与其他剧种相比,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一是黑红脸居该剧诸角色的重要地位,是该剧的栋梁。其红脸角色有别于京剧,不论白须青髯,凡是在剧本中有大段唱词的,皆为大红脸。二是表演动作粗犷、豪放且富于夸张。动作幅度大,具有中原武打风采。三是所开剧目多为历史宫围袍带戏,或忠奸斗争,或宫廷斗权,或军事征伐,或改朝换代等历史事件,本地群众称之为“拿不住奸贼不煞戏”的好戏。四是行腔高亢、委婉、流畅、悠扬。唱腔旋律不仅因板式不同而有变化,在不同行当中也各有特色。生、旦角唱腔较委婉悠扬、优美流畅,黑脸花脸唱腔古朴、高亢,尤其用大铜器、尖子号伴奏,更显的气魄雄伟。大平调的主要唱腔为:“头板”“二板”“三板”“流水板”四大板类。曲牌有《大开始》《小开始》《四字开门》《五字开》《六字开》《五马》《二凡》《朝阳歌》《一枝花》等。五是乐器独特,伴奏所用大梆子、尖子号、大弦、二弦、大铙大擦为该剧种所独有。 

大平调在其形成初期,多为灾民谋生而自发组织的小戏班,作“板凳头”演出,它糅合杂技、武术等艺术精华,形成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濮阳大平调艺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很高的艺术价值,从明朝诞生起就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使这一艺术表演形式从“板凳头”成长为演出阵容庞大、行当齐全、音乐声调优美的大型剧种,并多次在省、市会演中获奖。1956年,文化部将大平调剧目《收姜维》《三传今》《白玉鳓灌制成唱片发行全国。1983年9月7日,濮阳县大平调剧团应邀赴北京演出《包公碑》,受到时任中纪委书记王从吾,北京市委书记、市长、中顾委常委段君毅,文化部部长朱穆之等领导人的接见和赞扬,并合影留念。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新观察等十余家新闻媒体报道了演出盛况。  

 2004年,濮阳大平调被列入“河南省民族民问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保护项目”。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1小时前

4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