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仡佬族人来历

心的批注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悲情男主角 4星

共回答了4个问题采纳率:98.4% 评论

仡佬族渊源于古代“濮人”。凡仡佬族先民曾经住过的地方在彝语中往往冠以“濮”音。古代“濮人”是一个分布辽阔的民族集团,先秦时期即活跃于今滇、黔、川西南、桂北以至鄂西的广大地区,由于支系繁多,故又称为“百濮”。早在商周之际,濮人即参加了周武王领导的伐纣之役。周王朝建立以后,濮人遂为属民。故《逸周书·王会》谓“濮人贡丹砂”,说明了濮人与中原王朝的隶属关系。商、周时期的濮人社会大体上已经进入了部落联盟阶段,并形成了庞大的部落集团。春秋时期,濮人集团建立了牂牁等部落小国。春秋时期,濮人在与楚国的斗争中,活动范围渐次缩小,大部分与他族融合,一部分被迫西迁。

《史记·楚世家》记述了楚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濮,“始开濮地而有之”的史实。其后,公元前611年,据《国语》载,“麋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代楚”,又为楚所败。公元前525年,楚国“为舟师以伐濮”,逐步将濮人集团压缩至湘西及贵州高原一带,成为今贵州境内的主体居民。

夜郎灭亡后,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濮人逐渐被分化、融合、迁徙、分割。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原先的濮人与北上的百越民族部分融合,经济、文化特征相互影响,以至被汉文史籍统称为“僚”(作族名,“僚”读为“佬”)又由于“僚”人大多居于牂牁郡境,故往往称为“牂牁僚”。

《魏书》、《北史》皆有僚传,《三国志》、《水经注》也记载了这一时期僚人的活动情况。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僚人融合到当地汉族和其他民族当中,另一部分僚人则在自身的演进历程中逐步演变为今之仡佬族。据考,“仡”为发语词,无实意,“佬”即“僚”,仡佬之名来源于 “僚”,故《行边纪闻》曰:“仡佬,一曰僚”;《贵州通志·土民志》引《嘉靖图经志》亦云“仡佬,古称僚”。可见“僚”即仡佬之先民。唐以后,汉文史籍中已开始出现“仡佬”之名,或作“仡僚”、“葛僚”、“佶僚”,均为仡佬之同音异字。唐宋时期,仡佬族大至形成了今川黔边境、湘黔边境、贵州西部以及乌江中下游四个分布区,形成了仡佬族内部的各个不同支系。

与仡佬族先民接触最早的少数民族是彝族,其先民于东汉初年自今之滇东北进入贵州原夜郎故地,在贵州大范围地与仡佬族错居杂处。彝文文献及彝族民间至今称仡佬族为“濮”。仡佬族自称“濮”或“褒佬”或“佬者”。“褒佬”乃“濮僚”的声转。因此可知,濮人、僚人是仡佬族先后不同时期的民族称谓。六枝特区民间有的还称仡佬族为“古族”或“古老户”的。苗族称仡佬族为“克”;布依族称仡佬族为“布戎”。仡佬族内部则有褒佬、哈佬、当佬、濮、埃审、濮尔、米达、布欧、德鲁等自称。

解放后,统一称仡佬族。

15小时前

8

酸梅湯 1星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评论

在遥远的古代社会西南部地区,曾居住着一群被称为南蛮的僚人族群。现代社会中与这个族群息息相关的民族,主要有壮族和仡佬族两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据民族专家考证壮族是僚人直系后裔,而仡佬族则属于僚人族群支系。

笔者认为古代社会中存在的各个民族,都必须要历经漫长的历史岁月,以及一些必要条件才能最终形成稳定的民族根基。这其中就包括地域语言、经济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只有具备这些必要条件才能称之为民族,

一旦形成稳定而又牢固的民族体系之后,生活在这个民族中的老百姓才会,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或生活习俗。聚居于云贵川等地区的仡佬族,就是这样一个有属于本民族的语言,信仰、文化、习俗的古老民族。

但由于仡佬族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在现代社会中的参与度不高,所以一直都隐没于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目前,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是其主要聚居地。这个民族直至今日依然说着仡佬语,并使用汉字记录其民族文化与历史。

从悠远历史中款款走来的仡佬族

仡佬族聚居地是一个山清水秀,并具有历史神韵的西南热土。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出了,众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从上古时期一直到封建社会退出历史舞台,这块极具民族魅力的土地上,曾生活着人数众多的“南蛮”。

而在众多“南蛮”中有一个以竹子为图腾的民族,他们崇拜竹子并以无比崇敬的心态祭祀竹王。其民族名称“仡佬”在仡佬语中,其实就可以被翻译为竹子。从这一点来看这个以竹为名的民族就是仡佬族。

探究仡佬族的对竹子的钟爱,以及无比虔诚的奉祀“竹王”。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源于古老的自然崇拜思想。仡佬族不仅将竹子奉为图腾,而且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祭祀长河中,还会祭祀祖先和蛮王老祖,这其实也是一种原始的祖先崇拜思维。

仡佬族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几千年的沉淀与发展之后,终于形成了独具民族魅力的特色习俗。但笔者认为仡佬族的民族习俗亦或是文化信仰,其实,都与古代僚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简直就是一脉相承。

一、源于百濮族群

很多人都将历史比作一面布满尘埃的镜子,只要将镜面上的尘土拭去就会看到真相。在久远的古代社会中雄踞于中原沃土的汉族政权,一般都会按照方位不同将少数民族,划分为西戎、东夷、南蛮、北狄四大类。

“戎、夷、蛮、狄”其实是对古代少数民族的蔑称,正所谓“非我华夏皆为异族”。这种古老的思想几乎

13小时前

1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