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和唐高宗的故事

子敏我愛你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折半边追梦 2星

共回答了268个问题采纳率:97.4% 评论

     说起唐高宗,许多人应该比较熟悉。公元628年6月,李治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三岁时被封为晋王。李治天资聪颖,行至有方,宽以待人,以孝悌出名。李世民曾问他:“《孝经》中什么最重要?”李治回答说:“最重要的是孝道啊,在年幼的时候侍奉父母,到了长大之后侍奉君王,以此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李世民听后大为喜悦。在他九岁时,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他悲痛欲绝,哀悼之情使旁人都为之动容,唐太宗看见后,认为孺子可教,不久之后就任命李治为右武候大将军。但当时的太子却不是李治,而是李承乾。

    当时的太子李承乾又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揠苗助长

   李承乾出生于太极宫,承乾殿,他的名字是唐高祖李渊所取的,意为“承继皇业,总领乾坤。”在他八岁时,李世民便将他立为太子,住入东宫。

   在早期,无论是在待人接物、管理政务等方面,李承乾都做的很好。可是唐太宗李世民却还不满意,想让自己的太子变得更好,于是派了十个正直的大臣去辅佐李承乾。这些大臣每天在李承乾身边劝谏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百般打击之下,李承乾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再加上他患有足疾,于是更加自卑。唐太宗此举,可谓是揠苗助长。在这种情况下,李承乾的压力越来越大,想要找一个人能够倾诉自己的情绪。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喜欢上了一个太常乐人,以此放松心情。不料李世民知道后大发雷霆,认为身为太子,怎么能够与一名乐人勾搭在一起,并下令处死那名太常乐人,以此想要震慑李承乾,规范自己的行为。

11小时前

35

微笑满面 4星

共回答了49个问题 评论

答曰,李治就是唐高宗,唐高宗就是李治。他知人善用,发掘了一大批人才,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他政治之路上的中坚力量。

9小时前

2

等一世固执 1星

共回答了143个问题 评论

李治和唐高宗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两位皇帝,他们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公元626年。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他的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妃之间发生了皇位之争。最终,李建成和李元吉联合起来对抗李世民,并宣称自己为皇帝,李世民则被迫逃亡。

在此时,李治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子被囚禁在长安城的某个角落。当时的大臣们意识到,如果李建成和李元吉成为皇帝,将会使唐朝陷入内战和混乱,因此他们决定立李治为皇帝。在这个过程中,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显(后来的唐高宗)也参与了这一事件。

李治被立为皇帝后,他的母亲武后和其支持者开始实际掌握了朝政大权,直到李治成年后才得以亲政。然而,李治并不擅长处理政务,加上武后和其它权臣的干预,朝政逐渐萎靡不振。

公元683年,李治死于疾病,其儿子李旦被立为皇帝。然而,武后仍旧掌握了实际大权,她甚至将李旦废黜并立自己的外甥武则天为皇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通过残酷的手段掌握了朝政,并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建设,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相比之下,李显(后来的唐高宗)则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直到李治去世后才被迫继承皇位。他在位期间致力于重建唐朝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从而带领唐朝走向了繁荣和强盛的时期。

6小时前

2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