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尔忘家的出处是什么

就是爱着你 1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忽闪的爱丨 4星

共回答了438个问题采纳率:97.4% 评论

“国尔忘家”是《荀子》中的一句话,出自荀子·劝学篇。这句话的原文为:“国乃忘家,身乃忘身,忘身则无望之民,忘家则无家之宅,无望之民,无家之宅,岂可以有乡土之爱于心哉!” 意思是说,如果国家不重视家庭,个人就会忽略自己的身份;如果个人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就会变得毫无希望,对于国家和社会也不会有建设性的贡献。因此,一个人应该善待自己的家庭,积极地为家庭、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21小时前

2

此情可追想 2星

共回答了290个问题 评论

《国尔忘家》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一章,该章节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出使袁绍的过程。据说,当时刘备三人乘船途经一座桥头,刘备对张飞说:“兄长既出使,此桥既断,吾等如何过河?”

张飞大声回答:“国尔忘家!”意思是国家的大事比个人的家家户户更为重要。这句话表达了三兄弟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豪情壮志,也成为中国文化中表达忠诚和大局意识的经典典故。

19小时前

12

生活旳琐碎 2星

共回答了60个问题 评论

国尔忘家(guó ěr wàng jiā)这个词语出自于中国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在东晋时期所写的一篇书法作品,主要描述他与友人们在兰亭举行的饮宴活动。其中有一句经典的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国尔忘家,审术务实。”

其中“国尔忘家”表达的是当时王羲之对艺术的专注和投入,失去了对家庭和身份的约束,追求个人艺术的绝对追求。这一词句被后人广泛引用,成为传世名句,比喻追求个人创造力和独立精神。

16小时前

12

然拉沨 2星

共回答了253个问题 评论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形容一心一意为公,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此典出自《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又见《儒林外史》第六回:“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耳:同“而”。苟:苟且的意思。为了公事,忘记了自己的私事,为了国家,忘记了自己的家庭。公而忘私,也作“公尔忘私”,明人陆采《还乡记·飞报捷音》:“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待国事太平,我家事自行停当。先公后私,理当然也。”

12小时前

3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