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全诗赏析

孤酒寒人心 2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哲科叫大俗 1星

共回答了170个问题采纳率:97.4% 评论

1. 诗歌《空山新雨后》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写了雨后清新的山景和恢复生机的自然景象。

2. 诗中作者以"空山"、"新雨"作为背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山间雨后清新的景象,描绘了山间静谧的氛围和新雨洗净大地的美丽景象。

3. 通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句开篇,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季节交替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受。整首诗以清新的场景和如画的意境,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整体上,这首诗具有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11小时前

35

芣侢岼靜 1星

共回答了169个问题 评论

《空山新雨后》是中国现代诗人郑愁予的作品,该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寂静的山水画面。下面是《空山新雨后》的赏析:

首先,该诗通过自然景观传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揭示了整个诗歌的主题和氛围。诗人利用空山、新雨和秋天的意象,描绘出大自然的静谧和凄美。这种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情感。

其次,在诗歌结构上,诗人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诗歌节奏感强烈。例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呈现了平衡感,并通过对偶的方式表现出山水的美感。

此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意境的表现力。比如,“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通过写实的方式,将读者带入到山水景观中,感受到水流的清澈和竹子的声音。这些修辞手法使整个诗歌更加生动而有趣。

最后,该诗的韵律和押韵也非常出色。诗中使用了押韵的手法,尤其是“松”、“流”、“女”等字的押韵,使整个诗歌的节奏感更加明显,也使诗歌更加易于记忆和传唱。

总之,《空山新雨后》是一首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歌结构合理,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和押韵等技巧,使整个诗歌充满了美感和节奏感。

9小时前

31

純笏痕 1星

共回答了146个问题 评论

《山居秋暝》

唐代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呃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尾联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其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6小时前

1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