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的为什么叫粽子

叫我胜者 3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海棠也要美 1星

共回答了195个问题采纳率:94.4% 评论

端午节吃的叫粽子,其原因是因为在古代,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会在端午节用竹叶包裹米和瓜果等食材,然后煮成三角形或菱形的食物,取名为“粽子”。
而这样的包裹方式,也是为了防止米被水泡,同时也保护米粒的完整。
而在不同地区,粽子的口味和制作材料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地方会用红豆沙、肉类等进行填充,使粽子更加鲜美可口。
因此,端午节吃的粽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一种美食文化的体现,虽然在现代已经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食品选择,但是粽子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道必备美食。

5小时前

47

婉轉迂回路 2星

共回答了287个问题 评论

端午节吃的叫粽子是因为粽子是纪念屈原的食物。

根据历史记载,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诗人和政治家。

他为人忠诚,守护国家,却因忠直不阿而被贵族陷害,最终痛苦地投江自尽。

为了缅怀他的高尚品德和贡献,人们将饭团加上菖蒲叶、丝线等,并裹成三角形,称之为“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

目前,粽子已经成为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食品之一,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和风味特色。

除了经典的肉粽、豆沙粽等,还有一些地方的特色粽子,比如粽子里添加咸蛋黄、糯米饭,口感更加丰富。

总之,粽子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食品,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小时前

36

戴上猪吧 1星

共回答了134个问题 评论

端午节吃的叫粽子,是因为它的起源与屈原有关。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代的著名诗人及政治家,由于受到诽谤陷害失势,最终在端午节这一天投江自尽。
据传,当地居民打船摆粽,希望吸引鱼虾让屈原的身体免遭猛兽噬食。
后来这个习俗逐渐演化为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粽子象征着竹叶包裹着美食,象征人们要珍惜美好的事物并包容不足之处。

1小时前

32

月舞轻枫 4星

共回答了45个问题 评论

端午节吃的叫粽子,是由于古代民间的传说和习俗而来的。
据传说,古代楚国大诗人屈原,因遭贬斥而投江自尽。
为了防止鱼虾蛇等水生动物伤害他的尸体,百姓们纷纷划龙舟、投粽子,把食物投入江中以赶走鱼虾。
后来,这个习俗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
粽子是用糯米、鲜肉、豆沙、咸鸭蛋等馅料包裹于竹叶中蒸煮而成的食品,形状如三角锥,象征着屈原的破帽,因其香味扑鼻、口感独特,而成为了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

23小时前

3

花事茶靡 1星

共回答了192个问题 评论

端午节吃的叫粽子,因为粽子源于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他为了救楚国遭受的苦难,劝谏国王不要与秦国结盟,但最终没有被采纳,于是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
百姓们听闻后非常伤心,纷纷划船捞起屈原的遗体,并把米和菖蒲叶扎成三角形,包裹着肉和豆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蛟龙咬食屈原的身躯。
这种包裹着肉和菖蒲叶的三角形食品后来就叫做粽子。
现在的粽子品种非常多样,有咸的、甜的、青豆的、红枣的、肉的、素的等等。
除了端午节之外,也有很多地方在其他节日或者特殊场合吃粽子。

18小时前

3

如你如我 2星

共回答了80个问题 评论

粽子叫做端午粽,是因为吃粽子是端午节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而粽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为了表示对端午吃粽子的重视,人们就将粽子称为“端午粽”。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粽子为什么叫端午粽

端午食粽的风俗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传说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

传说,在秦军攻破楚国都城之后,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屈原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就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了。附近的百姓听说之后纷纷来江边打捞屈原,却没有找到。为了防止江中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于是纷纷从家中拿来米团丢入江中,喂食鱼虾。后来,人们逐渐形成了五月初五吃粽子的习惯。

12小时前

50

我並不倔強 2星

共回答了226个问题 评论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称为端午食棕,简称便是端午粽。

据民间传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节那天,便用竹叶把糯米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纪念屈原。

5小时前

1

蹛女亼 4星

共回答了448个问题 评论

粽子之所以叫粽子,跟屈原有关,民间有吃粽子的习俗,主要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屈原的小名叫“宗子”,屈原投汨罗江自杀,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

一天一位老人梦到屈原说要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鱼虾鳖蟹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于是取名为为“宗子”,因为其主要的原材料是大米,所以就在“宗”上加了个米字旁,故称“粽子”。

23小时前

49

清酒迟话 2星

共回答了81个问题 评论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自刎跳江,楚国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吃食他的躯体,于是就米投入江中。

此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也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后来逐渐就演变成了现在这种用粽叶包裹的粽子。

14小时前

5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