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铁索桥是谁造的

东渡火葬场 2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红包拿来 2星

共回答了299个问题采纳率:98.4% 评论

康熙皇帝。泸定桥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修建之时工匠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竣工之际,康熙皇帝亲自为该桥题写“泸定桥”桥名。泸定桥的桥体分别由桥身、桥台、桥亭三个部分组成。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东西桥台之间净跨100米、铁索长101.67米、桥宽2.7米,是连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

19小时前

32

略略略 4星

共回答了44个问题 评论

三百年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

因渡河不及时,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山珍、肉菜)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频繁的军队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

公元1705元,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元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铁索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泸定桥碑记”

17小时前

1

和我一起 3星

共回答了350个问题 评论

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于1706年建成。

泸定大渡河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13条铁索共由12164个铁环构成,铁索有20%的铁环为近代更换,80%的铁环仍为“清朝原装”。

14小时前

27

不是全剧终 3星

共回答了337个问题 评论


泸定桥,位于地处偏远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座小县城,因桥得名,这地方后来被称作泸定县。公元1696年,康熙皇帝颁诏:“准行打箭炉市,番人市茶贸易”;打箭炉是清朝时期对现在康定地区的古称,所以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允许商人将四川地区的茶叶和布匹,以及粮油米面等生活物资运到康定,然后出口到印度和尼泊尔地区,这样一来就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贸易发展。

然而,大渡河这道天险依然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商人们只能靠木船或者藤索渡河,但是大渡河水流湍急,每每渡河都危险频发;于是康熙皇帝就在公元1706年下诏,命当时的四川巡抚主持在大渡河上修桥。

11小时前

4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