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科举考试前三名分别叫什么

大爱顾里 1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寄望太多 3星

共回答了374个问题采纳率:93.4% 评论


1 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 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状元、榜眼、探花是最高的荣誉,他们被视为优秀的学者和未来的官员。
在考试中,他们不仅需要有卓越的智力和才华,还需要有优秀的品德和道德素质。
3 这些称号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因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这些称号可以使一个人脱离平民身份,成为官僚系统的一份子,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权力。

11小时前

9

奈何迟 2星

共回答了215个问题 评论

科举考试中前三名是一甲,一甲第一名是状元,一甲第二名是榜眼,一甲第三名是探花,一甲是进士及第,二甲是进士出身,三甲就只能是同进士出身,含金量远不去前二者

9小时前

2

你狠爱我 1星

共回答了189个问题 评论

殿试的前三名称为“三鼎甲”,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第一个阶段是乡试,是地方级别的考试;第二个阶段是省试,明清时期被称为会试,由通过乡试的人参加,是中央级别的考试;第三个阶段是殿试,由通过省试(会试)的人参加,是最高级别的考试。

6小时前

42

风雪情谊 3星

共回答了332个问题 评论

殿试一二三名,确定其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2小时前

30

洋口老实人 5星

共回答了59个问题 评论

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经过第一次童子试后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之后以童生身份参加第二次考试——院试,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第三次考试叫乡试,只有获得秀才资格才可以参加,所有通过乡试的叫举人,被荐举之人。

其中乡试里边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第四次北京的考试叫会试,由有举人功名的人参加,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进贡给天子的士子。

贡生里边的第一名叫会元;到皇帝那儿的考试叫殿试,通过殿试的叫进士,进士里边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状元。

23小时前

39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