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是个怎样的人

欲罢不能控 2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浮夸亡魂 4星

共回答了443个问题采纳率:92.4% 评论

三国时期的刘禅,是蜀汉的皇帝,为刘备之子。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是为后主。虽然刘禅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于他,但后来刘禅却听信宦官,加上他本人也无其父刘备那样的能力魄力,所以蜀汉最终被灭。蜀汉的灭亡,也有了扶不起的阿斗这个说法。

那三国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是个怎样的人呢?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刘禅,可以说明一点,他的能力、政绩的确不如其父刘备,甚至有的人还觉得刘禅有些愚。但是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刘禅却并非如此,他还是有些智慧的。

首先,刘禅虽然是亡国之君,但是他的结局却是很好的,不仅得以善终,而且亡国后的生活还不错,这些是和他的处事为人有关。

蜀汉灭亡后,他处处表现的安乐而无亡国之痛,从而避免了司马氏的猜疑和顾忌。如此他也就避免了亡国之君悲惨的结局而得到善终。

退一步说,当时蜀汉已经灭亡,即使刘禅有亡国之痛,对于事势又有何益,不过是增加司马氏的猜忌,让刘禅自己落下悲惨的结局。刘禅虽然为帝时作为不大,但是这个简单的道理还是知道的,他只能通过自身安乐才能保全自己。

如此,刘禅也可算是一位大智若愚之人。一个“乐不思蜀”的典故也说明了刘禅的为人。

其次,刘禅虽然为政能力不如刘备,但是刘禅的处事能力还是有的,比如在刘禅为帝后,朝政大事多是由诸葛亮处理,所以诸葛亮得以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诸葛亮对蜀汉、对刘禅忠心耿耿,这一点不可否认。

退一步说,但是刘禅若想亲政,想要从诸葛亮手中取回权利,这不免回出现君臣失和的局面。刘禅若成功还好,刘禅若不成功,到时诸葛亮纵然还辅佐于他,但他们之间终究有了隔膜。

换句话说,虽然诸葛亮忠心耿耿、并无二心,但诸葛亮集蜀汉军政于一身,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一位权臣。自来权臣不管忠心如何,都是会对皇帝构成顾忌的。

后来诸葛亮去世,蜀汉军政又由蒋琬、费祎、姜维掌管。而不管谁掌握权利,刘禅始终能安然的身居帝位。这虽然是因为他们都是忠心之人,但同时也因为刘禅本身的处事原因。

最后,当然作为亡国之君的刘禅,终究自身的政治能力不行,其志向、气魄也不能和刘备相比,同时他后期还宠信宦官,从而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在这一点上,刘禅确实有些昏庸,但刘禅虽然昏庸,却不是残暴之君。他只是一个仁厚有余而气魄不足的君王而已。

17小时前

36

求你別離開 2星

共回答了284个问题 评论

刘禅是一个勤政为民,知足常乐的人。刘禅,小名阿斗,蜀汉怀帝,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子,三国时期蜀国的第二位皇帝。

刘禅出生于荆州,幼年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继皇帝位,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在位期间,他始终支持诸葛亮北伐,后继续支持姜维北伐。诸葛亮逝世后,由于宠信宦官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攻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遂率举国投降。

蜀灭后,刘禅被迁往洛阳居住,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溢号思公。

刘禅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这都是后世君主和文学作品为了将诸葛亮塑造成一个对君主唯命是从,至死方休的忠臣形象的需要(主要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同时又要解释诸葛亮为何在生前大权独揽,并不归权于天子,才刻意将刘禅丑化为弱智和白痴。真实历史中的刘禅,在位4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实际执政30年。他在位大多数时期,都能厉精图治,发展经济,与民休养生息,在那军阀混战的年代,蜀汉虽谈不上繁荣富强,但也国家安稳,人民安居乐业。他也具备了充分的自知之明,能选贤任能,放心用人。继诸葛亮之后,大司马蒋琬,大将军费祎,大将军姜维,卫将军诸葛瞻等,他们要么是诸葛亮的亲信,要么是诸葛亮的子侄,都得到了刘禅的信任和重用,执掌军政大权。他们任职期间所取得的军政成绩,都离不开刘禅的首肯和鼎力支持。君臣同心,合一州之士民,抗九州之强邦,敢与中原争鼎立。

同时,刘禅也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他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也不会藏其锋芒,装疯卖傻。从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中可窥一斑。景耀七年(264年),他被迁往洛阳,司马昭为了试探他,在宴席上故意安排宫女跳蜀舞,问他思蜀否,他不假思索地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可是他的真心话,不管蜀臣后面教他怎么说,不管蜀臣教了没有教,但“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总是事实。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打消了司马昭的疑虑,从此不杀刘禅。

为帝能勤政为民,为民能知足常乐。这就是刘禅。

15小时前

11

无言清话 2星

共回答了73个问题 评论

刘禅蜀汉后主小名阿斗,被后世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其实刘禅没有历史文学中描述的一无是处,他能很好的处理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

对内主张休生养息,对外反对北伐,认为蜀国国力无法对抗魏国,遭邓艾偷袭蜀国已濒临灭亡,此时己无兵将可用,后主刘禅选择了不战而降。

蜀国灭亡后习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此间乐乐,不思蜀也成为后人嘲笑的一句名言。

刘禅是一个大智若愚之人,能审时度势顺势尔为。

12小时前

24

玄舞精姿 3星

共回答了357个问题 评论

刘禅(阿斗,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字公嗣,荆州江陵人,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受封为安乐公,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我觉得刘禅绝对不傻,反而他这样做,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备去世之后,虽说刘禅继承了帝位,但是蜀国的实际权力还是掌握在诸葛亮的手上。君臣相较,国必伤之。刘禅对诸葛亮的处处相让,不和他争辩高低,不是他懦弱,反之说明了他心志的坚忍。   乐不思蜀,是刘禅被后人批判的最主要的原因。蜀国原本就是三国之间最弱的一个国家,蜀国的国力是年年在后退,亡国是迟早的事,所以他向魏国投降。没有一个在金字塔顶峰做过国君的人会愿意去做人家的臣子,但如果他不降,蜀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司马昭设了一场鸿门宴,若他不说乐不思蜀,不做出这样的行为,那些蜀汉旧臣们必会遭到司马昭的截杀。说他愚笨,倒不如说他是大智若愚。

千年少有大气政治家——蒙受千古奇冤的刘禅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之“和谐和美妙”(相对的),为历代有识之士赞不绝口,被视为封建社会中最理想、最完美的君臣关系的典范。作为接任者,刘禅能从父亲那里完整地承续到这种“和谐和美妙”的君臣关系,且把这种关系发展成了“黄金搭档”,都充分说明了刘禅的“大气”

对此你怎么看呢?

8小时前

23

不敢爱 2星

共回答了201个问题 评论

刘备之妻甘夫人夜梦吞北斗而孕,故刘禅出生后小名为阿斗。

刘备自立汉中王时,12岁的刘禅被封世子。刘备称帝后,刘禅进位为皇太子,师从诸葛亮与伊籍等学文习射。17岁时,刘禅于都城继位。因诸葛亮擅权,刘禅无所事事熬日子到20岁后,无时不期盼诸葛亮归政。但诸葛亮以各种借口拒不交权,刘禅无奈成为尚未登基就形同太上皇的傀儡皇帝。诸葛亮上《出师表》时,刘禅已22岁。为了维权,他下了《二月诏》,明里暗里表明自己皇帝身份,希望诸葛亮交权(详见拙作《智斗:刘禅与诸葛亮的维权之争》《百家讲坛.红版》),但终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病逝后,刘禅独掌朝政,从乖乖娃变成叛逆愤青,重用宦官黄皓,打压诸葛亮接班人姜维,最终导致“任黄皓而丧国。”

公元263年,魏伐蜀,刘禅率举国降,被迁洛阳居,受封安乐县公,并为自保留下“乐不思蜀”典故,64岁时“薨于洛阳”。

时人与后人对其评价甚多,但多认为其是资质平庸、胸无大志、暗弱无能的“庸常之君”。

3小时前

20

他会安好 4星

共回答了405个问题 评论

刘禅,一个正常人,蜀汉后主,一生没有出彩的地方,被演义渲染,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扶不起来的阿斗,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典型代表。乐不思蜀成了笑柄。

实际上刘禅没有小说里那么弱,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刘禅在位40年,诸葛亮死后蜀国也曾获得短暂安定,说明其还是有点能力的。

但也绝没有近代某些学者所说的那么强,刘禅在蜀国后期,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种麦以避祸。刘禅的处境再难还有他的老爹难吗?乱世出英雄,很显然刘备是英雄,刘禅只是个普通人,英雄一定有英雄气概。很多人认为刘禅聪明是因为一句乐不思蜀,保住了性命。想象一下如果换作其他三国人物会怎么办?真就是为了苟活几年成为千年笑柄?面对着国都被屠城,将领被屠杀,子民被蹂躏,你能笑出来?我只能说,这样的人没心没肺,让人鄙视。邓艾偷渡阴平,直接灭国,成都当时还有多少人,剑阁道上姜维大军还纹丝未动,死守待援不行吗?鱼死网破不行吗?邓艾几千人偷渡阴平一无粮草,二无攻城重器,你怕什么?投降你倒是跑了,成都被邓艾手下变成了人间炼狱。一点英雄气概没有却在三国时代群雄并起中掌权,这样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谁帮都没用,真的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23小时前

3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