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什么要挖定陵

多愁又善感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卫生巾 2星

共回答了290个问题采纳率:96.5% 评论

郭沫若挖定陵的原因是为了证明秦始皇墓真实存在,并发掘出其中的文物遗址。
这个行动是为了弥补中国历史上的遗憾,同时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探索和保护。
内容延伸: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极高地位和影响力的皇帝之一,他的统一中国和治理政治等方面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但是,他的陵墓却一直是一个谜团,直到郭沫若的挖掘行动才一步步揭开了秦始皇陵的面纱。
挖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兵马俑等文物遗址,为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此外,挖掘和保护秦始皇陵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案例之一。

7小时前

7

穿梭雨天 4星

共回答了472个问题 评论

郭沫若除了文学家这一个身份外,还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作为中科院的院长,他在甲骨文方面的研究,颇有造诣。

那么,郭沫若为什么热衷于皇陵挖掘?

一,文学方面的执着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郭沫若对皇陵中珍贵的书籍字画有着极大的兴趣。甚至说到了偏执的地步,所以建国后,他迫不及待的想发掘,北京明十三陵中永乐大帝朱棣的长陵。因为传说长陵中有套奇书,名曰《永乐大典》,郭沫若自然是十分想一睹其真容的!只是开挖了没几天,考古队就发现长陵实在是太难挖了,于是考古队员就把情况报告给了郭沫若。后者考虑良久,退而求其次,决定放弃长陵,开挖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先找找经验,然后再对长陵下手!

二,想有所贡献名留青史

郭沫若不只是文学家,还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他迫切的想要一份成就,或者说要有一份突出的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考古学家的地位!而当时新中国,除了盗墓贼,还没有官方的挖掘研究。郭沫若看到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而挖掘皇陵就是标志性的历史研究。于是定陵被挖开了,这也是唯一一次对中国历史帝王墓的主动考古挖掘。激动的郭沫若率领考古队挖掘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找到了定陵地宫的入口。明定陵一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然而当时的技术设施有限,大量的文物在接触空气后立即被氧化、破坏,各种珍贵字画、丝织品顷刻之间灰飞烟灭。可是郭沫若并没有痛定思痛,而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继续把主意打到长陵上。

三,好奇心使然

郭沫若研究了半辈子的文学,考古和历史,保持着强烈的好奇欲。越是没有看到过的,没有研究过的,他越是好奇。越是阻碍重重,困难重重,他就越是要去探究。而皇陵中的种种珍品,更是让郭沫若心心念念。除了他超级想挖的长陵以外,郭沫若还有两座坟墓是格外的想要发掘的。其间一座即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坟墓乾陵,传说坟墓傍边有着黄金500吨,而且还有人难以估量的各种陪葬品,而郭沫若一向心心念念的《兰亭集序》听说就在乾陵里,更是成为郭沫若想要挖掘的理由。还有一座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陵,且不说关于皇陵的神秘色彩,就冲它天下第一陵的称号,郭沫若也要会上一会。于是,利用私交来办公事!以老朋友的身份让周总理同意他的申请。吃一堑,长一智,周总理一口回绝了他。这种费力伤财的事情,他是不会同意的。所以,各位皇家boss的陵墓才没有被破坏。

总而言之,在考古方面,郭沫若的私心大于公事。他并没有结合当时的国情和社会背景,也没有过硬的保护文物措施,更没有良好的保存技术,贸然挖皇陵这样的行为,如果仅仅为了好奇心,这不是在研究,而是变相的破坏!

5小时前

3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