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烧制过程

雨后的宁静 4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枕上袖边 4星

共回答了470个问题采纳率:99.5% 评论

第一步:脱水

这个阶段的烧制温度通常低于200°C,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紫砂壶的泥胚脱水。虽然在入窑之前,紫砂壶的生胚都是需要晾干的,但也仅仅只是表面的水分干了,内部水分还在,必须要先排除掉这些水分。脱水阶段需要105°C保持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个阶段温度必须缓慢升高,否则容易造成泥胚开裂或者炸裂。

第二步:排除结晶水

200℃~500℃是紫砂坯体排除结晶水的阶段,结晶水又叫结构水,它不同于泥料的结合水,必须在450℃-500℃时才能从高岭土中分解,这时只要平稳的正常升温即可。

第三步:石英转换阶段

500℃~600℃为石英晶型转变阶段。石英在573℃时,体积增加0.84%。紫砂泥料中含有大量的石英成份,特别是段泥(或本山绿泥)含量更大。所以这一阶段烧成操作要特别当心。虽然整个反应过程很快,只需短短几分钟时间,但如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出现坯体开裂。

第四步:氧化分解

这个阶段的窑内温度要求在600°C~1050°C之间,在这个阶段内,碳酸盐得到分解,氧化铁、氧化锰等着色氧化物开始显示本色。所以,这个阶段也是紫砂壶烧出颜色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紫砂壶的颜色不正,造成偏色。

第五步:烧结

在这个阶段,温度会上升到1050℃~1200℃左右,当然因为泥料不同,烧结温度还是有区别的,这里以紫泥为例。当窑温达到这个温度时,尚需保温一段时间,因紫砂壶为薄壁产品,一般保温30分钟。保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窑内上下温差。当上下温度相同时,可以停止加温,关闭烧嘴。

第六步:急冷

当紫砂壶烧结完成后,就要降低温度,刚开始降温的时候,温度降低幅度比较大。从1200°C左右将至700°C左右。因为这个阶段紫砂壶处在熔融阶段,迅速降温不会导致紫砂壶的破裂。并且急速降温也会令紫砂壶表面的光泽更好,同时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第七步:缓慢冷却

700℃~400℃为缓慢冷却阶段。这一阶段很重要,操作时尤应注意。因为573℃为石英晶型转化温度,体积缩小0.84% ,特别是段泥(本山绿泥)壶更应当心,要确保窑内缓慢而又均匀的冷却,否则制品极易惊裂报废。

第八步:正常冷却

400℃~90℃为正常冷却阶段。可快也可慢,因为此时的冷却已不会对产品产生负面影响。

8小时前

36

的在乎 1星

共回答了156个问题 评论

紫砂壶的捂灰烧制工艺是通过运用其他介质人为地对窑变现象的一种应用~,在烧成过程中使紫砂壶变色均匀的一种烧成工艺。龙窑烧成时,因为茅柴未完全燃烧的残留物和炭灰的堆积,特别是在下段底部位置形成局部混合还原气氛,造成紫砂壶的变色现象。经过摸索、总结规律后,这种窑变现象逐渐授掌握运用。早期的捂灰是把紫砂壶装入匣钵内,在其内外用砻糠等塞满整个匣钵,遮盖封闭后把匣钵装在龙窑最底部位置进行烧制。因不具备龙窑底部的混合还原气氛,匣钵内一般采用细煤粉,木屑等碳性较强的燃料作为填充物,形成局部还原气氛。并采用低温(约1100-1150℃)烧制,以增加制品表面的碳素附着能力。紫砂原料的吸附性恨强,其本身又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碳素,在还原气氛下,这些有机物和碳素不易燃尽,并且在400-600℃时有FeO的情况下,氧化碳分解反应强烈进行,反应所产生的碳素被吸附在胎体表面,这些碳素的氧化在还原气氛中要推迟到烧成的末期及冷却的初期才能燃尽,所以捂灰烧成时的温度要低于实际的烧成温度。而密封匣钵中塞满的碳性填充物,能减少烧成时匣钵内燃烧产物中游离氧的含量,并隔离壶体,使紫砂壶在良好的局部还原气氛中烧成。由于碳性填充物中碳素的渗入,加强了紫砂壶的着色效果。各种紫砂原料由于其本身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以及烧成时温度和气氛等因素,捂灰烧成后的紫砂壶会呈现多种青黑色调。 捂灰工艺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紫砂壶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使原料中氧化铁存在的形式发生改变。在正常烧成条件下,紫砂原科中氧化铁的结晶形成大多数是赤铁矿在还原气氛中烧成,赤铁矿被还原成了磁铁矿晶体,故捂灰制品表面对磁铁有一定的吸附性。紫砂泥料中如绿泥类等一部分含铁较低的泥料一般不适宜捂灰烧成(捂灰烧成后多呈淡灰墨色,色泽效果不佳)。捂灰烧成后的紫砂壶,如再在中性-氧化气氛的窑炉中复烧,郾又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早在明代,紫砂工艺大师陈仲美就已使用调砂和铺砂的方法,来增强紫砂器表面的装饰效果。 在加工好的泥料或粉料中,根据要求调入各种具有一定大小及比例的砂质颗粒,以提高颗粒密度。调入的颗粒和基泥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本色调砂;调入的颗粒和基泥不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异色调砂。本色砂调入原泥中,由于泥料质性相同,烧成后胎质色泽不会产生较大变化,但基泥中的颗粒含量有所增加,主要起到增强坯体骨架的作用。对于一些质性较软的颗粒,还需对颗粒进行600-800℃的素烧以增加强度,否则颗粒在成型过程中易被工具压碎而造成器表拖尾现象。如朱泥泥料大多收缩和变形率均比较大,不利于单独制作大型作品,需凭借调砂的方法增加坯体强度,这样的坯体烧成后整体收缩及变形减小,提高了烧成成品率。因此现代所见朱泥壶大多掺以粗砂颗粒或以熟料(熟料是将成品泥素烧后研磨成的粉料)支撑。异色调砂因调入的颗粒和基泥色泽、质性等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泽效果。若调入颗粒质性较硬时,烧成后器表颗粒凸显,呈粗梨皮状;当调入颗粒质性较软时,烧成后器表会产生细微的凹点状。颗粒质性越软,凹点就越明显,形成一种犹如桔皮状的肌理效果。 铺砂是指紫砂坯体在制作过程中,把不同泥色的砂粒采用铺、点、撒等方法,施于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表面。再借助工具将砂粒嵌入坯体表层。铺砂主要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使烧成后的紫砂器表面铺入的砂点和胎质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铺砂颗粒的质性一般要求高于或等同于坯体颗粒的质性。如质性较软,会造成制作时颗粒拖尾及烧成后因颗粒收缩较大而产生和胎质不相容的现象。 抽砂是在加工好的粉料或浆料中分离出某一部分规格的颗粒。在40目的粉料中抽离出60-80目的颗粒,使剩余的颗粒与细料烧成后形成一种粗与细明显的对比效果,产生新的质感。

6小时前

3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