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彝族葬礼注意事项

我囍柠檬 4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你还不醉呢 5星

共回答了500个问题采纳率:91.5% 评论

  【吊唁】 人死后,用白酒净身,进行化装,穿戴完毕后,将遗体侧身曲体放置在灵床之上,盖上披毡,停放于堂屋上方,遗体收拾完备后才开始接受亲友吊唁。按传统习俗,一家有事全村帮忙。凡有人去世,全村成年男女都帮助办理丧事。

凡死者亲友,无论远近,只要闻讯,幽需携鞭炮、白酒、牲畜等前往吊唁。前来吊唁的亲友,无论白天黑夜,只要行至望见死者家的屋顶,便开始啼哭;进屋后便依次坐于遗体两旁,更是放声痛哭。这时死者亲属捧来酒,敬给吊唁者,并表示感谢,吊唁者便边饮酒,边诉说死者生前的美德和友情,情意切切,以示对死者的怀念。遗体停放吊唁之时,须由死者的弟兄子侄们守灵。

吊唁期间,若是青壮年或非自然死亡者,气氛很严肃,不能进行任何嘻戏活动。若死者为自然死亡的老年人,则可举行唱孝歌、对歌、跳舞、摔跤等欢娱活动,气氛热烈而肃穆。

21小时前

9

莪们的纪念 3星

共回答了315个问题 评论

彝族人的葬礼很热闹,每个人都穿着传统的彝族服装出席,从老远的地方就要放鞭炮,让别人听到,知道又有一批人到了。据说彝族服装穿起来的时候一般就是红白喜事的时候。一路上,我们的队伍还会给小孩子撒糖吃,小孩子都一哄而上地在地上抢糖。彝族人去世的时候,她生前住哪间房间,灵堂就设在哪个房间。房间里面没有死者的遗像,死者被蒙上一层布躺在中间,来悼念的人进门的时候就会发出悲伤的声音,在屋子里面表达自己的悼念之情。彝族人如果是寿终正寝的话,葬礼上是可以唱歌跳舞的。如果是意外的话,就不能办的太高兴。不管是怎样的去世,都要请毕摩来驱鬼和念指路经,火葬的时间也是由毕摩定的。我已经听了很多彝族朋友说,老人是不害怕死的,他们害怕的是死后不是把他们火葬了,让他们的灵魂不能回到祖先来的地方。指路经描写的那个地方是丰衣足食,没有烦恼的天堂。彝族由于支分繁多,分布甚广,所处地理环境各异。因此,丧葬习俗乃至仪礼在各地彝区,各个支系都不尽相同。从丧葬形式到丧礼程序都明显地表现出地方差异和支系特色。  仅以丧葬形式看,彝族历史上曾有火葬,约在明代中叶后滇、黔、桂彝族改为棺木土葬。此外,彝族还有过树葬、陶器葬、岩葬、水葬、天葬等。  1.火葬。以火焚尸的丧葬方式。在彝区传袭已久,嘉靖《贵州通志》载是当地彝人“焚于野,掷散其骸骨”;《越雟厅志·夷俗志》亦载:“丧葬不用棺椁,以火焚化,用土石掩盖也。”《西昌县志·夷族志》也有记载,彝族火化尸体以后,“收骨殖于瓮,命忠实年老娃子数人,负瓮荷锄入深山崖洞密埋之,不令人知,防冤家盗掘也。”现云南省的彝区火葬时,尸须蜷曲,男仰卧,女侧卧,架起柴楼放火烧之。而后掘坑将余灰用坛装起并包以茅草,放在坑中埋葬。有的在垒坟后,堆子周围砌一转石头。宣威县有的彝人家的祖坟场就是火葬墓群。也有的在火化之后,将骨烬放入罐中送到岩洞里。这两种葬法皆属复合式的二次葬,即火葬后再土葬,或火葬后再岩葬。传统的火葬方式被保留和沿袭得较为完整的和原始的是大小凉山。  2.土葬。滇、黔、桂彝族明清以后逐渐以棺木土葬代替了传统的火葬,土葬习俗与当地汉族类似。云南撒尼彝族人死后一般停放两天,由巫师颂经送魂,村里人及女方亲属来“耍狮子”、“闹猴子”、“跑锣鼓”等。出殡当天,全村男女要去送葬,男人在棺前,女人在棺后,列队送往墓地,每人自带酒菜,丧家准备饭食。女的死后必须请娘家亲属来送终,出殡时母舅要交酒还人,表示断绝以往的婚姻关系,如没有娘家的人来送葬是不能出殡的。阿细 彝族人死后需停尸三天才出殡,全村人自备口粮,齐集在公房里吃喝三天,表示祭祀。  3.水葬、天葬、岩葬。为古代凉山彝族的特殊葬式。水葬,即将尸体投入河中冲走。天葬,即将尸体背到附近山头,任飞禽走兽撕食。岩葬,即将尸体从悬岩上抛下。这些特殊葬法都是经毕摩根据死者的属肖、命宫、死日查经掐算后决定执行的,现已废止。  4.陶器葬。又称为“直葬”、“冲天葬”。即是在人死后,用六尺高的坛罐,将死者放入站直,埋在土里,垒成坟堆。云南路南撒尼支系的彝族历史上曾实行过这种葬法。当地人认为是祖先传下来的,人是站着走的,也要站着死,头顶青天,脚踏大地,活着如此,死了也如此。  5.树葬。树葬是彝族古老的一种葬俗。云南彝区流传着一则关于“树葬”的传说:“在汉代,诸葛亮在世的那个年代,彝族先祖孟获大将军的妾死了。孟获让属下用帛缎裹尸,葬之在青松树丫上。人们围在树下唱歌、跳舞,悼念这位美丽的妾”。当地人们还传说,树葬之后,骨头从树上掉下来,不好处理,于是用桶把裹着帛缎的骨头装起来,或放之于树洞,有说放之于灵房,称为“鬼桶”。

19小时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