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时收的中蜂怎么饲养

嬉皮旧灵魂 4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想要告诉你 4星

共回答了412个问题采纳率:92.5% 评论

饲喂蜜粉

早春蜂群繁殖力很强,容易导致蜂巢里无蜜无粉的情况。这时需要人工饲喂蜜和粉,可按0.5kg白糖加0.25kg水搅匀饲喂。如果储有上年采的花粉,加一些蜜水至块状,放在巢脾框梁上即可。还可进行人工配备饲料,用1份小麦,2份黄豆,3份玉米,炒熟,磨成粉末,混合后放在蜂箱周围露天的纸盒里,让蜂自己采,可代替花粉,效果很好。

4小时前

43

拜你所賜 3星

共回答了371个问题 评论

中蜂养殖:

1、王优:中蜂群繁殖得快与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年轻健壮的中蜂王,既有很强的产卵力,又会迅速发展群势,还能维持大群。而且工蜂的产集力也强,出勤积极,不易产生分蜂热,产量较高。因此,饲养好中蜂应做到:新王产蜜,强群育王,早养王,早分蜂。换王和培育新王最好抢在出现分蜂热之前较为适宜。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中蜂的强群是从中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中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湿。实践证明,在冬季密集群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中蜂的难关。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7、科学渡秋: 中蜂群在秋季管理中应以“精、勤、足、革、打五字作为科学渡秋措施。精:就是精心细致管理。要使蜂群安静舒适,尤其是子脾秩序、蜂路等搞好之后固定下来,不要随意调动位置。勤:勤于箱外观察。中蜂在秋季管理中,仅量少开箱检查,多在巢门观察就可判断本群的内在有无王存在,群势强弱,温湿度变化,是否缺蜜,病虫害等情况,及时、准确和快速解决蜂群存在的相关问题。

8、防治病虫害: 防治蜂群病、虫害,是养中蜂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养中蜂就得把蜂病、虫害的防治列于着位,并坚持做到“治早、治小、治了”,确保蜂群的健壮发展。

2小时前

2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