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经典对话

萌大爷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抱寂寞入眠 2星

共回答了279个问题采纳率:97.5% 评论

1、最经典就是刘邦的“分我杯羹”;

汉高祖刘邦是历史上著名的流氓皇帝,说话相当的贴地气,而且什么“无耻”的话他都能说得出口。也正因如此,就连楚霸王项羽也拿他没办法。

有一次,项羽打算拿刘邦的老父亲刘太公来要挟刘邦,扬言如果他不投降,就直接把刘太公给煮了。而且还现场搭起了炉台,给刘邦来个直播煮人。

谁知刘邦不仅不为所动,还直接把项羽怂回去:“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意思就是,咱两是拜过把子,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你敢煮,我就敢吃。

刘邦这么不安套路出牌,一下子就把项羽给怂回去了。而“分我杯羹”也因此流传千古。

2、“何不食肉糜?”

也不知道司马懿造了什么孽,我国史上公认的三个白痴皇帝,他们司马家就独占其二,而晋惠帝司马衷就是其中之一。

司马衷智力低,却当上了皇帝,西晋的灭亡也就不难解释了。有一年西晋国内饥荒,饥饿的百姓连草根、观音土都得吃了。而当大臣们向晋惠帝汇报后,人家直接就给大臣们来了句:“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就是说,百姓既然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呢?

晋惠帝这么一说,还真的让大臣们无言以对啊!

3、“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这又是一句怂得对方无话可说的回复,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讨伐南唐,南唐遣使前往指责北宋的侵略行为。面对指责,赵匡胤也拿不出理由来解释,于是就直接来了一句“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这话的意思很明确,我老赵就是看不惯你们南唐在自己旁边,所以就把南唐给灭了。

4、“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句话想必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但其实这曾经也是一句神回复,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这个人就是清代状元——秦大士。

秦大士文采出众,最终通过科举成为了状元。可是,他有个遗臭万年的祖先,那就是秦桧。因此,当时乾隆皇帝很担心他是奸臣之后,会有辱朝廷。所以,便在殿上询问秦大士。

但秦大士确实秦桧之后,要是承认,虽然不会死,但功名可就没了;要是不承认,那就是欺君,搞不好就会杀头。于是,想了一下,秦大士直接就回了一句:“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潜意思就是,当年秦家在宋高宗这种昏君手下,自然是奸臣;可而今皇上你可是盛世明君,我秦大士在你手下,那绝对就是治世能臣。这乾隆皇帝素来自恋,他马上就知道秦大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夸他的同时,也表明自己是能臣。

于是,凭着这句漂亮的马匹,秦大士最终顺利的拿稳了自己的状元帽!

15小时前

16

钱进来 4星

共回答了44个问题 评论

1)周公与太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周灭商后,

周公被封在鲁国,

太公被封在齐国。

姜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

周公道:“尊尊亲亲。”

(意思是尊崇地位高的人,

亲近自己的亲属宗族。)

姜太公闻言道:“鲁从此弱矣!”

周公又问太公:“何以治齐?”

姜太公答道:“举贤而上功。”

(意思是任用有才能的人,

奖励有功劳的人。)

周公道:“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意思是这么做,会出现大权独揽的臣子,臣子大权独揽,最终会弑君自立。

果然:齐国日益强大,出现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但经24代便被田氏取而代之,所谓“田氏代齐”。

鲁国确实日益弱小,但没有臣子篡位(其实鲁国并非没有篡位之事,只不过篡位弑君的都是周公的宗族后代罢了),不过也出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鲁国至32代才亡。

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命在直中去,不在曲中求!

2)老子与孔子

老子:道家创始人。

孔子:儒家创始人。

孔子问道于老聃。

老子问孔子:“你说牙齿与舌头,哪个坚硬?”

孔子答:“故然是牙齿!”

老子张开嘴:“看看我的牙。”

孔子看到老子嘴里的牙齿全掉光了。

然后老子又道:“你再看看我的舌头。”

孔子看到老子的舌头完整而灵活。

最后老子说:“柔弱胜刚强。”

孔子感叹不已,获益良多,逗留数日。

孔子向老子辞行,老子送至馆舍之外。

老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不绝,浊浪翻滚不息,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啸龙吟。

孔子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闻孔子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

生於自然,死於自然,顺应自然,则本性不乱;不应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子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

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

孔子曰:“水有何德?”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子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茅塞顿开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回到鲁国,孔子三日不言。

众弟子好奇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

孔子道:“见之!”

弟子问:“老子何样?”

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

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能屈能伸,如龙之变化无穷。

老聃,真吾师也!”

真乃吾师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13小时前

3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