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能逃走时为什么要自刎呢

事與願違 1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忆成重 4星

共回答了481个问题采纳率:93.5% 评论

项羽——最后的春秋战国贵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对于项羽的评价。

项羽身上充满了英雄主义的色彩。项羽乃楚国名将项燕之后,自幼习武,生的魁梧高大,勇猛好武,小时候便欲学敌万人功夫,项羽就是这么个充满英雄主义的后周贵族。

项羽和刘邦有两次经典的对决,其中一次在霸上,相信很多人都了解过鸿门宴的故事,当时项羽拥军40万,而刘邦10万。刘邦无论军事实力还是军事才能都比不过项羽,甚至可以说碾压,所以十分孩子气的放了刘邦,在这之后,也是十分孩子气的把关中封给了刘邦。项羽为什么这样做呢?起义时,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而人家刘邦进关中后封锁宫门,秋毫无犯,等待项羽的到来。项羽想于情于理都不能失信于天下,而且就算刘邦造反,自己也能将他打败。这是妇人之仁,也是周礼的遗风。

12小时前

48

表情泛滥 4星

共回答了439个问题 评论

在十面楚歌的垓下之战、项羽率身边仅存的十六名士兵分四路冲下山杀入汉军斩将夺军旗,然后又聚到一起损失了二人,来证明自己的战斗力,身边的士兵都拜佩服,项羽说:不是我不能打仗,而是天要亡我。当时乌江亭长划小船来接项羽过江,还劝他到江东后蓄备力量整军再战,项羽悲凉说:当初我带八千江东子弟兵过江灭秦,现在他们跟着我都牺牲了,我有何面目去见他们的家人和江东父老乡亲呢?没脸见他们了,因此把乌椎马送亭长,自己步行返身和追兵作战,又斩杀了数百人,身疲力竭无法再战,这时候看到了追兵中有曾经自己的部将吕马童,对他说:你不是我的老部下吗?听说汉王出高价要我的人头,现在就送给你吧,于是拔剑自刎。

11小时前

32

伤叻莪旳心 3星

共回答了319个问题 评论

项羽贵族出身,被低层的刘邦打的屁滚尿流,垓下之战,项羽率500骑兵突围,被汉军追到乌江,乌江亭长渡船迎项羽,劝项羽上船过江再重整旗鼓杀回来,项羽谢绝了亭长的好意,并把自己的坐骑赠与亭长渡江,自己率二十余人,徒步拼杀追赶来的汉军,最后以势单力薄自刎。

项羽有亭长相救为什么不渡江?主要项羽看到大势已去,再抵抗也只能螳螂挡车了,如果逃到江东,会给江东百姓带来战乱灾难,为了江东百姓的平安,只有一死战乱才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项羽没有脸面再见江东父老,当初项羽带领江东八千子弟反秦,没有享受了荣华富贵,确都战死沙场,如果这样狼狈而回,如何向父老乡亲交待?

导致项羽自刎的原因还有他的美人虞姬,虞姬的自杀,项羽更失去了信心,他再也无心再坚持下去了,连心爱的人就离去,他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呢?最好的结局就是自刎。

项羽的自刎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项羽能胜不能败,不能做到能曲能伸,也显示了项羽的孤傲的性格。正因为这种要脸面,放不下身段的性格,才导致他没有成功。

8小时前

13

放弃尓 1星

共回答了173个问题 评论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以个人勇武而出名。秦末,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拉开了推翻暴秦的序幕。各地纷纷起义,此时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气扬地说:“你能敌万人,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举得起吗?”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运起力气大喝一声“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举起,并且三起三落,在场众人无不震撼,恒触更是答应出兵。

由此,项羽登上争霸天下的舞台。并且凭借个人出众的武力与强大的战争天赋,率领八千子弟兵,在与秦军的战斗中取得节节胜利,诸侯纷纷承认他的领导地位。

由于项羽与刘邦有着“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而刘邦趁着项羽进行巨鹿之战,一边抢分夺秒赶赴关中,一边分封降将,最终先一步入关中。但是项羽自认消灭秦朝他功劳最大,也为了限制刘邦的发展,特意分封诸侯,更是自号“西楚霸王”。

但这里的霸王并非豪强霸道意。“霸”、“伯”二字古音相同,可以通用。“伯”字的涵义是“长”, “霸王”即诸王之长。也可以看作凭借自身勇武之力来称霸天下。

此时的刘邦名义上被项羽领导,并且军事实力名声威望均不如项羽。但是,为什么在最后的楚汉争霸中,项羽被逼的乌江自刎呢?

在推翻暴秦的战斗中,尽管项羽展露出强大的军事能力,但由于个人的自负,看不上其他的诸侯降将,加上在战斗中多次屠城,导致他有着残暴的名声,不得民心。而刘邦恰恰相反,不仅善待百姓,是对诸侯、降将大加封赏,宽于待人,招贤纳士,收到了很多人才,如韩信。这为后来项羽失败埋下了伏笔。

之后的楚汉争霸,尽管项羽凭借自身的勇武与出众的战争天赋,抵挡住了刘邦的攻击。但是面对兵多将广的刘邦,势力范围不断缩小,最后刘邦对项羽进行战略合围,将之逼到垓下,面对残余的楚军,韩信派人在楚军营地周围高唱楚歌,使得楚军人人思念故土,军心涣散。项羽更是夜起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虞姬和之。

当夜率领八百子弟兵逃亡包围圈,最终逃至乌江。面对众多敌军,手下劝他渡江,图谋东山再起。但项羽却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自觉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接着在力杀汉军数百人后,自刎而死。

那么项羽仅仅是无颜面见江东父老吗?他明白,即使度过了乌江,但此时的江东已经在刘邦的控制之下,以韩信的谋略,对面很有可能埋伏着汉军,而且,此时的江东历经战乱,早已经民不聊生,早已经无力承担项羽东山再起的兵力。

并且,此时的他经过多次的失败,原先的自负、骄傲被渐渐的消磨殆尽,产生了自我怀疑,而虞姬的死亡,部下的接连战死,江东地区的民不聊生,这更是加重了项羽的自我怀疑倾向。因此为了不再给养育了他的江东地区再带去战争,也为了维护他最后的尊严,他选择力战之后,自刎而死。

可怜一代西楚霸王,最后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结局!也许真的是"天之亡我"吧!尽管项羽是一个失败者,但是后人仍然给予他正面的评价!有诗为证:“江东弟子多才俊,肯为君王卷土来。”

4小时前

40

不在别找 1星

共回答了161个问题 评论

项羽逃至乌江边,虽然可以坐船逃走,但是身为楚国名将项燕后裔的他所拥有的那种骄傲也不允许他狼狈逃回江东。

其次,在当时的条件下,刘邦已经统一中国大部,项羽即使回到江东,也不可能以江东弹丸之地对抗统一中原的刘邦。纵观历史,从南边打到北边并统一天下的除了朱元璋就没人成功过,都是北方政权最后统一全国。

最后,项羽也深知逃回江东也只是给江东父老带来战火,而自己当时收下也已经没有精兵强将,龙且、范增、彭越等人不是战死就是投降,自己势单力薄亦无力回天

21小时前

37

多一份环保 5星

共回答了57个问题 评论

有很多人认为项羽在乌江边是可以逃走的。结果却悲壮的选择了自杀。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项羽之所以不逃走,是因为已经走投无路。虽然乌江边上放着一只小船,那一位乌江亭长也愿意把他送过江去。而且还安慰他说,过江以后江东的土地还有千里沃野,可以称王称霸。其实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假设项羽如果逃过江。很显然,刘邦也会紧跟着追过去。项羽单人匹马,在江东想再创下一番天下,绝无可能。就算他逃过江去,立刻竖起大旗招兵买马。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吧。刘邦怎么可能会给他这个喘息的机会?江东人士是何等的聪明,何等的会算见风使舵。明知道你项羽失败了,还跟着你跑,是不是没事找抽型?当初项羽和他叔叔项梁起兵的时候,项家可是江东响当当的大户。这才忽悠了8000人,跟着他们一起起事了。这8000人相当于江东家族及百姓做的风险投资。实际上是赤裸裸的就生生意关系。类似于今天的风投。如果项羽成功了,那么这8000个子弟所在的家庭,吃香的喝辣的,成为人上人,光大蒙昧当然不用说。可是你项羽现在已经走投无路,把这8000个兄弟都全部报销了。你说谁还会跟着你跑?如果江东向父老发现项羽在江东一个人单人匹马的胡溜达,不把他扭送到刘邦的派出所去,那才是怪事。

垓下一场大战。刘邦军营里的人全部都唱起了楚歌。难道是这些唱楚歌的人,全部都是通过音乐老师一遍一遍的教导以后学会唱楚歌的吗?当然不是,连项羽自己都知道,这些唱楚歌的人全部都是江东的楚人。项羽当时的判断是,是不是楚地全部被人家刘邦占领了?虽然人家刘邦四面楚歌是个计策。只是集中了汉营中的楚人来唱楚歌。但是也说明了汉军之中,楚人是非常多的。这说明江东父老已经抛弃了,项羽已经转头支持刘邦了。这时候项羽跑到江东去,你说能有好果子吗?

千古艰难唯一死。没有到山穷水尽,项羽怎么可能自杀呢?很显然,项羽在自杀以前就想明白了,江东去不成,去了也是死路一条,与其死在江东父老面前丢人现眼,还不如在乌江边上,自己了断自己更为痛快。所以项羽在乌江边自杀,是非常正确的。并不是说他有多英雄,有多悲情,他是走投无路,无可奈何。

喜欢我的文章,请加关注

15小时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