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别称和雅称是什么

祢殇了偶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无尽辜负 4星

共回答了478个问题采纳率:99.5% 评论

别称豆蔻,雅称束发。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杜甫《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大戴礼记》中有“束发而就大学”。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夹住,表示已经成年。《礼记》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21小时前

9

以北爱荒凉 4星

共回答了477个问题 评论

1、金钗之年:

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十二岁的年纪要带钗,所以后来金钗就成了女孩年纪的代称,金钗之年也特指女子十二岁。

2、豆蔻:

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3、舞夕之年:

少年13至15岁。

4、及笄:

指女子15岁。

5、志学之年: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

19小时前

1

赵默笙 2星

共回答了290个问题 评论

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志学:十五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弱冠:男子二十岁。

16小时前

28

牛郎怨织女 3星

共回答了364个问题 评论

未满周岁的儿童代称是襁褓;2—3岁的儿童代称是孩提;童年的代称是总角,垂髫。

8岁的男孩代称是龆年;10岁以下的儿童代称是黄口;10岁女童代称是髻年。12岁女童代称是金钗之年;13—14岁女童代称是豆蔻年华。

13—15岁儿童代称是舞勺之年;15岁女童代称是及笄之年;15岁男童代称是志学之年。16岁女童代称是碧玉年华;15—20岁儿童代称是舞象之年。

12小时前

23

深海浅眠 4星

共回答了401个问题 评论

少年的别称是青春年少,豆蔻年华。

7小时前

4

咱德宝 3星

共回答了345个问题 评论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1小时前

39

寥误到老 3星

共回答了376个问题 评论

少年,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shào nián。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现指10周岁到18周岁上下的未成年人

1天前

33

满眼厌恶 2星

共回答了281个问题 评论

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韩非子·内储说上》:“郑少年相率为盗,处於雚泽。”

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西晋·陈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

唐·高适《邯郸少年行》:“

1天前

44

雞蔏葒亽 1星

共回答了124个问题 评论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2、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年。

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3、束发:少年十五岁。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天前

2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