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万章上下全文译文

文女士 2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莪濡婹沵 3星

共回答了317个问题采纳率:97.5% 评论

孟子万章上下的原文为《孟子》,由孟子所著,共一百四十三篇,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万章》,下篇《孟子公孙丑》。下面是原文的译文: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而民不可曰尧舜。”

尧舜之道,其大者也,犹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者亦未必深也。故禹、汤、文、武之德,其深者也。而舜、禹、文王之德薄,而能尽其厚,是其道盛也。夫舜、尧之道,可与入圣矣;其厚者也而不能入圣者,其负其大也。是故君子有志于仁,有志者事竞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君子有三不为:其一,不立志;其二,不立言;其三,不行事。

君子所不为者,故不为也。其不为,故有为也,非为也;其为,则非也,是故不为之也。

19小时前

41

唯首是瞻 1星

共回答了116个问题 评论

【第一章】大孝终身慕父母 

【原文】
   人少,则慕①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②;有妻子,则慕妻子; 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③。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注释】
  ①慕:爱慕,依恋。②少艾:指年轻美貌的人。③热中:焦急得心中发热。

【译文】  
  人在年幼的时候,爱慕父母;懂得喜欢女子的时候,就爱慕年轻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以后,便爱慕妻子;做了官便爱慕君王,得不到君王的赏识便内心焦急得发热。不过,最孝顺的人却是终身都爱慕父母。到了五十岁还爱慕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见到了。

【第二章】君子也难免受骗 

【原文】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反 命曰“始舍之,圉圉(2)焉;少则洋洋③焉;攸然④而逝。”子产曰: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注释】
  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官②圉圉(yu):疲惫的样子。③洋洋: 舒缓摇尾的样于。④攸然:迅速的样子。

【译文】  
  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叫主管池塘的人把它畜养在池塘里。那人却把鱼煮来吃了,回报说:“刚放进池塘里时, 它还要死不活的;一会儿便摇摆着尾巴活动起来了;突然间,一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了。”于产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那人从子产那里出来后说:“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已经把鱼煮来吃了,可他还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所以,君子可能被合乎倩理的方法所欺骗,但难以被不合情理的方法所欺骗。


【第三章】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原文】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①志,是为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子遗②。”信斯也,是周无遗民也。

【注释】
  ①逆:揣测。②靡有:没有。不遗;二字同义,都是“余”的意思。

【译文】  
 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诗人的本意。要通过自己读作品的感受去推测诗人的本意,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诗。如果拘于词句,那《云汉》这首诗说; “周朝剩余的百姓,没有一个留存。”相信这句话,那就会认为周朝真是一个人也没有了。

【第四章】君权谁授 

【原文】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①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 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 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于民,而民受之。故 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 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 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 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③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 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沤歌者,不沤歌尧之子而沤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④,践天子位焉。而(5)居尧 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 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注释】
  ①谆谆(Zhun):反复叮咛。②暴(pu):显露,公开。③南河: 舜避居处,在今山东濮县东二十五里,河在尧都之南,故称南河。④中 国;这里指帝都。⑤而:如。

【译文】  
   万章问:“尧拿天下授与舜,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不,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与人。” 
   万章问:“那么舜得到天下,是谁授与他的呢?” 
   孟子回答说:“天授与的。” 
   万章问:“天授与他时,反复叮咛告诫他吗?” 
   孟子说:“不,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 
   万章问:“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是怎样的呢?” 
   孟子回答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把天下授与人;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子把诸侯之位授与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但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之位授 一这人。从前,尧向天推荐了舜,天接受了;又把舜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 
   万章说:“请问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是怎么回事呢?” 
   孟子说:“叫他主持祭祀,所有神明都来享用,这是天接受了; 叫他主持政事,政事治理得很好,老百姓很满意,这就是老百姓也接受了。天授与他,老百姓授与他,所以说,天子不能够拿天 下授与人。舜辅佐尧治理天下二十八年,这不是凭一个人的意志够做得到的,而是天意。尧去世后,舜为他服丧三年,然后便避居于南河的南边去,为的是要让尧的儿子继承天下。可是,天 下诸侯朝见天子的,都不到芜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打官司的,都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歌颂的人,也不歌颂尧的儿子,却歌颂舜。所以你这是天意。这样,舜才回到帝都,登上了天于之位。如果先前舜就占据尧的宫室,逼迫尧的儿子让位,那就是篡夺,而不是天授与他的了。《太誓》说过: ‘上天所见来自我们老百姓的所见,上天所听来自我们老百姓的所 听。’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17小时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