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郡来源

凄声断肠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没法倔强 3星

共回答了306个问题采纳率:91.6% 评论

 象州郡来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当时岭南设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今县境属桂林郡。在隋朝,象州郡在县境内设有淮阳、西宁、桂林3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重置象州,辖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化、长风6县,其中武化、长风2县属晏州。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历史文献。

3小时前

30

尾行大姨妈 4星

共回答了460个问题 评论

按照目前说法,象州地名的来源有舜帝封象说、象云说、象山说、象台说等四种。

其一舜帝封象说: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派禹南征岭南各部落即今广东西部到广西象州一带。禹奉命征战三年未获胜利,要求舜增加兵力;舜不同意,改而采用仁德的政策,化干戈为玉帛。随后,舜帝乘坐大象南巡至今象州地域时,其坐骑大象因劳累过度而死,舜帝念其功,筑坛封象立祠于今象州地域。由是“地始得象名”,从此就有了象州这一地名,即舜帝封象说。

其二象云说。据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一?地理門?016象山》象州郡治西樓,正面西山,山腹忽起白雲,狀如白象,移時不滅,然不可常見。柳柳州(柳宗元)诗有:“山腹雨馀添象迹”之句。另据新编的《象州县志》(1994年出版)所载,清代刘光烈的《象云说》:“郡西渡江二里许有山焉,峭立正对瑶光楼,不象其形而象其名。古传每雨后日出,山腹白云辄而成象,经时不灭,山因名象,郡亦名象。”

其三象山说。清代《读史方舆纪要》:“象山在州治西。下有岩,深三里许,中有白石如象,州名本此。”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置象州(因界内象山得名)。唐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又名象山郡)。

其四象台说:朱佩莲(清乾隆二十五年,即1760年,任广西学政)在《象台书院序》中写道:窃意吴太守陆绩注元象图于郁林,犹陈顾野王著舆地纪于吴郡,著舆地纪者名“书墩”,注元象图者名“象台”。朱佩莲这段话的大意是:据自己的看法,认为三国时吴国的郁林郡太宇陆绩在郁林注元象图(一种天文图),就像南朝陈代的顾野王在吴郡著舆地纪一样,著舆地纪的地名叫“书墩”,注元象图的地方叫“象台”。陆绩来到管辖的桂林县(今象州县初级中学)筑台观天象,写作“元象图”,人们便把这个地方称为“象台”。近有学者据此撰文提出:此后又过了300年,随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置象州。因为有“象台”的名称,因此称为“象州”。

1小时前

4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