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山历史

耀眼浪女 1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孓亥孓 2星

共回答了221个问题采纳率:92.6% 评论

临平,是一座千年古镇,江南水乡。居住在这座美丽的小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临平胜迹甚多,桂芳桥,建于宋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有安平泉、安隐寺,现井泉尚存。北有被历代名人学者推崇题咏的临平山,山东部新辟临平公园,占地164亩。

临平山

  临平北边有两座山,横卧在身边的一道叫临平山,山不高,海拔才二百来米,远眺长长一条,却也林木森森,一年四季葱绿苍翠。古时候,山巅有一石塔,人称普同塔,在平野孤丘上亭亭而立。临山有一湖,方圆十里,平湖碧水,波光粼粼,风檣往来不息,湖岸边有荷田片片,此为临平湖,山因湖而名。故有元代诗人吴景奎“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大江吞两浙,平野入三吴”的诗句。

  苏轼《南乡子·送述》:“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临平山塔,临平山顶上那支被苏轼感叹:“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的宝塔虽然已经湮没,但2005年开始兴建的“东来第一阁”将以更加挺拔靓丽的雄姿屹立在临平山巅,迎来送往沪杭线上的人们。

  唐朝时,临平山上人迹罕至,人烟寂寞。在山坞里,有修道炼丹、骑着小黄牛出门满山采草药的隐士,也有骑着毛驴慢悠悠上山访友的高人,构成一道十分奇特、罕见的山野风景。

超山

  离临平山稍远些的,有超山。超山超然突兀,自古名闻远近,山脚下,有十里梅海,每逢早春,赏梅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但是超山位于塘栖地界,不是临平自家的山。

  超山,位于临平、塘栖间,与苏州邓尉、无锡梅园同为江南三大观梅胜地。超山梅花以“古、奇、广”三绝闻名,抗战前,绕山遍植梅树,故有“十里香雪梅”之称。现有唐梅、宋梅各一枝,品种有萼绿、铁骨红梅等奇种,登超峰绝顶云梅楼,数十里梅海尽收眼底。超山原有古刹报慈寺,大明堂内原供唐吴道子画观音像刻石。堂西侧有吴昌硕墓及吴全身石像,“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1985年增建吴昌硕纪念馆。超山多奇石,岩洞以海云洞最佳。(《余杭县志》第十四编文化第729页)

2小时前

29

牵起你的手 2星

共回答了257个问题 评论

临平偏安杭州北一隅,这座坐落于杭嘉湖平原的千年古镇,始建于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城中有山,曰临平山,为自西向东的天目山余脉,至此遗下最后一座孤独无依而又风景秀美之地。

原先山下是有湖的,传说此湖开,天下平此湖塞,于是便有了临平湖的名字,山也因湖名而称临平山。

1小时前

19

发疯的纠结 3星

共回答了392个问题 评论

临平山,唐时,临平已为游览胜境,有景点14处。山顶有细砺洞,又称龙洞。山上下有钱镠磨剑石、白龙潭、藕花洲等数景。

山西麓有安隐寺,唐宣宗时建,有名泉曰"安平"。

苏轼曾有诗咏泉。寺前有唐经幢(已毁)、古罗汉松、古黄杨树、唐梅等。临平依山傍湖,旧有"临平十景"。

临平山,在临平北,孤独无依。山前古有临平湖,山因湖名。临平山,平旷逶迤、邱壑姘美,沿山之古迹名胜,纪述颇多。

吴景奎有“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的佳句。

顾况有诗名《临平坞杂题》,以临平山径柳、石上藤、薜荔庵、芙蓉榭、焙茶坞、欹松漪、弹琴谷、白鹭汀等命题,作诗!"首记下该山绝佳处。唐诗僧邱丹曾隐居于此炼丹学道,故临平山又名邱山。

22小时前

24

以后再遇见 4星

共回答了485个问题 评论

临平山:临平与临平山密不可分。相传临平过去没有山。现在这座临平山,相传是当年吴越王钱镠拎来的,故又称为“拎瓶山”。

18小时前

2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