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司马昭是个什么样的人

越恋越难爱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咱门在一起 3星

共回答了324个问题采纳率:90.6% 评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可见此人野心虽大却不会隐藏,他才华横溢,但是野心太大,没有做到做为臣子的义务,谋权篡位,太过于张扬,不过也够恨、够聪明,懂得先下手为强。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后与继兄司马师专揽国政。260年,在曹髦被弑杀后立曹奂为帝。其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265年病逝。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后,追尊其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昭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景初三年(239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

正始元年(240年),司马昭任洛阳典农中郎将。当时正值魏明帝大兴奢侈之风以后,司马昭免除苛捐杂税,不误农时,百姓大为喜悦。后转为散骑常侍。

正始五年(244年),大将军曹爽伐蜀时,以司马昭为征蜀将军,作为夏侯玄的副手,率军出骆谷,驻扎在兴势。蜀将王林夜间偷袭司马昭军营,司马昭坚持按兵不动。王林终于退走。事后,司马昭对夏侯玄说:“费祎占据险要之地而固守,我军前进得不到作战的机会,攻坚而不能下,应赶快撤退,以后再作打算。”曹爽等引军撤退,费祎果然率兵急奔三岭,截其归路,魏军夺得险道才得通过。回到京都,拜为议郎。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

毌丘俭、文钦: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

王经:朝廷四方皆为之效死。

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羊祜: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

张悌: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王应麟:司马师引二败以为己过,司马昭怒王仪责在元帅之言。昭之恶,甚于师。

赵翼: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

11小时前

38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