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分别被后人称为诗仙和诗圣 有什么依据

肉而我姓蔡 1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珍巷之港 4星

共回答了464个问题采纳率:94.6% 评论

李白是浪漫主义风格,杜甫是现实主义风格,这是两人本质的区别。从作品上看李白的是飘逸灵动,写景状物很多和仙联系在一起,并且常酒后诗兴大发,何似在人间?所以李白称为诗仙。但是杜甫因为生活颠沛流离,饱尝人间疾苦,常怀匡扶圣君之志,所以现实主义风格浓厚,对安史之乱期间的社会现状,做了大量的真实描述,对寒士平民百姓饱含同情,所以称为诗圣。

7小时前

47

脱离于你 1星

共回答了151个问题 评论

何为仙人?何为圣人?仙人是天上的神仙,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马行空,恣意纵横。圣人则是来自人间,是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在世上的,也食五谷杂粮,也有七情六欲,但他们的思想和品格,可以影响国家甚至千百年的后世。 所以,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一个是被贬谪的仙人,一个是凡人的巅峰。

李白的诗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诗风雄奇豪放,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唐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蜀道难》,直呼李白为“天上谪仙人”,意为天上下凡来的神仙。从此,“谪仙”之名誉满长安城。唐大诗人杜甫有诗赞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因此,后人便把李白尊为“诗仙”。

在儒家的定义中,能被称为圣人的人,都是符合儒家思想,忧国忧民,爱民如子,具有广阔的悲天悯人情怀的人。杜甫正是这样的人。他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抱有积极的入世热情,忠君爱国,自身身处困境之中,却还挂念着广大和自己一样的人,这种博爱情怀,是当得起圣人称号的。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他栖身的茅屋被风雨摧毁时,他没有抱怨没有愤恨,反而说出了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自身痛苦不堪,却希望光明可以照亮“天下寒士”的苦难,这样博大的胸怀,不负诗圣之名。另外,杜诗是集诗歌之大成,从题材、内容、风格、造语、章法各个方面都极为突出,成就极高。宋杨万里说杜甫是“圣于诗者”。诗圣称号最终确立是在明朝,明末的王嗣奭在《杜臆》里提出,明末清初叶燮《原诗》:“诗圣推杜甫”。杜甫“诗圣”的称号遂最终确立。

5小时前

47

那情好假 3星

共回答了350个问题 评论

李白他的一生如此坎坷不平,写出来的诗作却仍然不失有浪漫的风采,多么令人敬佩啊,真是这种命运不公平我却仍然要向天笑的豁达心境,让他与常人有所不同,更配的"诗仙"两个字。 杜甫的作品,在内容上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在诗中的各种手法运用的也是极其的变化多端。让人们不得不感慨一代有代表性的作者的创造力到底多么的强大。而因为自己的诗集更是被后人所接受,而且还被人借鉴,学习他写诗的方式,这也恰好的奠定了他“诗圣“”这个称号。

2小时前

27

破山峦 3星

共回答了304个问题 评论

李白(701年—762年) 42岁那年,由朋友举荐,应召入京,初进长安,谒访文坛名流贺知章,拿出《蜀道难》来请教。贺知章读完后十分惊讶,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称为“谪仙”。李白原本号青莲居士,从此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

杜甫(712年-770年)的诗歌造诣,脱凡入圣。他写有一首七律诗: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从格律到内容,都达到了化境。更重要的是杜甫悲天悯人的境界,他著名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德,被称为“诗圣”。当之无愧!

22小时前

4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