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观后感五百字 谢谢

衣袂翩翩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沒有的如果 1星

共回答了170个问题采纳率:94.6% 评论

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主题是始乱终弃。

巧巧桑,一位年轻的艺伎,美丽清新,像和羞开放的四月的樱花。如同所有爱情悲剧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她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平克尔顿,年轻英俊的美国海军军官,对东方文化(也许可能只是女人),抱着赏玩猎奇的心态,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好比是大都市的年轻人来到山沟沟,对残存的文化遗迹或民风民俗(大抵也象征不发达)玩上一把钦慕,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去。你要是让她/他持续钦慕一个月,她/他保管在嘴巴里要淡出鸟来的。赏在次,玩才是重点, 就像小孩之于新玩具,喜欢是喜欢,却无尊重可言。毫无例外,如同任何一个始乱终弃的男人一样,总是招惹不该招惹的人。

他们之间的感情从一开始就不对等,他叫她蝴蝶,也许就像给自己的宠物取个名字吧。但是她相信他是爱她的,也许连他自己也有几分信呢。在他,爱是占有的理由;在她,爱是背叛家族和宗教信仰的底气。

平克尔顿给了巧巧桑一个名分:蝴蝶夫人。结婚前夕,他却憧憬着回美国后找一个“合适”的夫人。

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一定是幸福甜蜜的,只是这些幸福和甜蜜不过是情花的毒,很少有女人拥有这种免疫力,中了毒,却是没有解药的,不管你有多酷。

短暂的相守,之后往往是漫长的等待,这是许多爱情故事的桥段,很多女人就这样等成了望夫崖。巧巧桑也不例外,三年的时间都在用来等待,时间在百无聊赖的空气中一滴滴腐朽,红颜在无尽的守望中一丝丝变老。爱情悲剧中,一个孩子更加重了悲剧的分量,巧巧桑也有一个孩子,蓝眼睛的日本男孩。

平克尔顿在美国娶妻,巧巧桑在日本望穿秋水。如果不是平克尔顿在日本的朋友写信告知他在日本除了蝴蝶夫人还有一个他们的孩子,他一定就不会回来了。既然他又有了一件新衣服。

他到底来了,不是为了他曾经的蝴蝶,只是为了取回自己的孩子,仿佛取回一件寄存的东西那样理所当然,肯定还要带着新婚的妻子同来,绅士是不会丢下自己的妻子的。

该有的铺垫都已经完成,该有的悲剧要素已经齐备,只等来一个故事的高潮。

那天就是这样一个场面,所有的牌都已经放在了桌面上,只等着翻牌的那一刻。短短一夜加半天,巧巧桑从望见天际的美国国旗的影儿时的狂欢,到久久不见人影的疑虑和焦灼,及至知道事情真相时的心碎,再到弱女子无力抗争时的绝望,这样的大起大落,结果只有两个字——崩溃。

她轻轻地说,你居然要一个母亲放弃她的孩子?好吧,你要的话就拿去吧。我还可以把我的命附上。后面几句一定是她在心里说的话吧。

自杀是她最后的抗争了,也差不多只能是唯一的选择。她爱得无路可退。她抛弃了所有的底线爱这个男人,但是他羞辱了她,以爱的名义。她所能做到的还击仅仅是让他亲眼见到她自杀,也许这样的还击实在也不算什么。若干年后,也许他会想起她,然后说‘那个女人是爱我的吧"。然后呢,当然什么都不会改变,也许,连这样的想起都会没有呢!

悲剧之震撼在于总是能找到一个切入点,然后一刀刀地刮开华美高贵灿烂绚丽的金粉,把无限可能的内里活生生地晒给你看,于是你被华丽丽地雷到了。看完这出歌剧我用光了一包餐巾纸。剧终的时候,我看到巧巧桑活过来了出来谢幕,我很高兴。只是我知道这样的故事以各种版本在世界各地上演,以前现在还有将来,现实中的巧巧桑是没有活过来的可能的,心里便忍不住叹气。

对于爱情,我的朋友有不同的诠释。一个说“爱一个人,你就会把他/她置于你之上",另外一个说”爱一个人,不能爱到没有自我,永远要留有余地”。我不置可否,选择怎样去爱,是每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我相信由基因所定,后天的力量非常渺小,当然前提是你终于能遇上那个冤家,那么也许别人需要恭喜你,也许别人只能惋惜你。

歌剧《蝴蝶夫人》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根据美国作家约翰•鲁特隆的中篇小说谱曲改编而成。故事的背景是19世纪末的日本长崎海港。这部剧的音乐,唱腔都很好。虽然是小场面,几场“冲突”戏的气氛渲染很不错。以我外行的眼光。舞美有一点点差强人意,巧巧桑家的菩萨个儿很大,是供在花园中的,我揣测,必是为了让观众看的真切,以强调东方气氛。剧中的服装是最费解之处,日本男子身上穿的尽是中国明朝的服饰。在他们的“西洋镜”里,许是只要看着像就好,基于这个理由,剧团管服装的可以被解雇

11小时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