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明湖的石碑上的 明 字为什么多了一横呢

渴望的幸福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最爱小宝 5星

共回答了500个问题采纳率:93.6% 评论

说法有三:

1、是因为古时趵突泉喷泉之水高达数丈,几次立碑都被冲倒了,于是明朝时济南府请山东巡抚胡缵宗书写立碑,因为胡巡抚是甘肃天水之人,又 是山东大吏,想以他之笔,标趵突泉之名,并压住这汹涌不息的趵突泉水。端午这天,知府官吏把刻有“趵突 泉”的石碑竖立在趵突泉源头。不久却发现,“突”字上的两点被腾空的泉水冲走了,都说冲到大明湖去了,其中一点留在了“明”上。因此趵突泉石碑 上的“突”字少了两点。

2、“大明湖”三字是从清嘉庆大明湖碑上拓下来的,碑则为嘉庆书法家登州人于书佃创作,这“目月”组成的明是帖写的写法,并不是错字,使用哪种写法是书家的创作自由。在书法艺术中,为了字体结构平衡或者美感,经常会有加笔和减笔的情况。

3、清朝书法家为了避讳明朝的“明”而多写了一笔,尤其是在“大”字之后,否则写“大明”有可能遭到文字狱,而趵突泉的“突”字则可能是书法家的艺术需要。扩展资料:据说,“明”字也是诸多碑文上出现次数最多的“错字”。比如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保护碑,上面的“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成都武侯祠内也有块 匾额叫“明良千古”,其中的“明”就写成了“眀”。也有人认为,用“目”代替“日”是一种智慧,代表的是一双慧眼,“明良千古”就是这个用意。

13小时前

1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