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诗永恒 4星
共回答了419个问题采纳率:98.6% 评论
一、先秦姓氏〔姚姓〕姚姓为舜帝后裔。
淮南姚姓多分布在田家庵区,聚居于姚家湾等地。姚氏系由明代迁入,祖居会稽,转徙江淮,落籍淮南。
〔夏姓、禹姓〕大禹治水有功,受封禅,建立了夏朝,其子孙以王朝为姓,姓夏;禹姓则是大禹的另一庶支,沿淮皆有夏、禹姓。
〔蔡姓〕蔡国的封地原在河南省的上蔡、新蔡,以国为姓。迁至下蔡后,历经昭、成、声、元、齐五代君侯。蔡国为楚所灭,虽擒杀了蔡元侯,但并未遭到族诛。基此,蔡姓落户于淮南者为数不少。
〔熊姓、楚姓、庄姓〕此三姓皆为楚王族姓氏。楚国于楚灵王三年(公元前538年)曾攻占州来。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都迁至寿春,亦称郢,直到刍五年(公元前223年)被秦所灭。楚国在这片土地上时间很长,后世落籍者相当多。熊为楚国受周分封时的本姓;楚为楚王室以国为姓,庄为楚庄王后代,以君主名号为姓。
〔芈姓、白姓、景姓、莫姓、潘姓、屈姓、沈姓、孙姓、上官姓、伍姓〕芈姓为楚国最大的公族姓氏。以下十姓皆为其分支的后裔。他们或另有封邑,或在楚无显位,不可能随着到处迁徙,所以淮南以上姓氏,多属以后移民。
〔廉姓〕廉颇系赵国之名将,屡建奇功。年老后,因不能出战而遭谗,先后往魏楚二国,卒于寿春,八公山麓有廉将军墓。按照族人守陵的古制,廉氏羁居市境,则为其后祀。
二、秦汉至元的姓氏
〔王姓〕汉在淮南(今凤阳县龙坝乡)设过曲阳侯国,汉成帝之舅王根(即篡汉王莽之叔)曾为曲阳侯,此为王姓之源。
〔刘姓〕汉初,刘长、刘安相继受封为淮南王,刘氏驻落淮南,确为汉代信史。
〔陶姓〕陶姓有两支祖源,一为陶唐氏之后裔;一为虞阏氏后代。周时世代为陶正,以职为姓,故陶姓多司制陶业。淮南一带,此业在隋唐以前即已兴旺。陶姓当于晋隋之际,于山东定陶等地至此落居,但其后代从事此业者甚少。
〔程姓〕淮南程姓自谓为唐代卢国公程咬金之后,在淮南已历四五十代。此姓当于唐后迁此。
〔谢姓、梁姓、赵姓、高姓、柴姓、崔姓〕谢、梁二姓与秦晋淝水之战洛口之役有关,东晋主将为历史上“崔卢王谢,四海大姓”之一的东晋“三谢”,另一方在淮南停驻较长的为前秦主将梁成。赵、高、柴、崔四姓则涉及五代时期的后周南唐之战,双方主将为赵匡胤、高怀德、柴荣之叔、崔延伯四人。是时虽戎马倥偬,难以落户,但在姓氏调查中有上述各姓后人引出历史,称“落于此传宗”续嗣。柴姓并说,上窑的柴王寺,为其祖先的庙,陈桥兵变后隐居来此。
三、明清后的姓氏
〔朱姓、徐姓、常姓、廖姓、方姓〕朱姓为明皇室后代。其余为明代开国元勋或显官的后裔。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郧国公廖永安、庆德侯廖永忠、翰林院大学士方震孺,皆明初之人,明初皇城中都,距此地咫尺,常遇春又世居怀远,故有干臣之后人在此落户传宗。
〔陈姓、宫姓、汪姓、叶姓〕《怀远县志》载:“明朝间,陈道成由浙来上窑,……修成坦道,搏泥为埴,烧造盆盎等器”;并载有“宫、汪、陈、柴”四大富户窑场。宫姓,清初康、雍、乾时期,已成为洛河一带望族,宫建章、宫兆麟均是此期军政大员,宫姓最晚也是明代移此。《汪氏宗谱》明录:“明末(自江南)迁入洛河,至今已380余年”。叶姓称:“200多年前来叶集开荒,当时人们称‘叶老荒’(地名),后来形成为集”。
〔张姓、郑姓、郁姓、卢姓、戴姓、胡姓、魏姓、平姓、许姓、段姓〕这些姓氏的来源,与元末农民战争的大动荡有关。当时千里沿淮,地广人稀,荒芜潦倒。明太祖建国后于洪武七年(1310年)十月,在凤阳建置中都府,中都府辖治极大。当时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其中包括实行军垦屯田、大量移民。是时鲁、晋、豫、冀、江、浙等地移民来沿淮,姓氏十分庞杂,上述姓氏多来自移民。
6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4个月前2个回答
3年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4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