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瓷器底足鉴定方法

地下乂情 2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呆萌衬衫 4星

共回答了462个问题采纳率:95.6% 评论

一:看“胎釉”

说到胎釉,可以从三个时期来说明。早期的康熙青花瓷胎釉厚实,胎层肥实,有缩釉现象和小棕眼。在瓷器的嘴部通常会刷上酱釉,修足并不是很精细平整,在一些瓷器底足可以常看到跳刀纹,且呈放射形。在一些大盘和琢器的底足也可以看到“楼梯”的样子,且多出现双圈足。

二看“胎体”

中期的康熙青花瓷胎釉就已经有了改进,胎体更加雪白硬实,少有残渣,更加注重修胎,圈足变的更加平整。粉白色釉层强度更高,浆白釉层则更松散,但偶尔会有小开片。到了晚期,康熙青花瓷多呈青白釉,亮青釉。底足大多平切,琢磨平整,胎体也更加轻巧。

三. 看“画法”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画法多用“分水技法”,这种方法是借鉴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法---皴法而来,以渲染为主。在明末就已经很常见了,康熙时期运用到极致。这个画法是现将轮廓线勾勒好,在勾勒好的轮廓线内再用不同浓度的料水进行渲染,景物的阴阳向背,疏密深浅皆用这种方法很好的表现出来。层次分明,康熙作品给人很强的水墨画感受,打破了平涂法的单调,这样的青花因为层次分明,更加多了琢磨的味道。《陶雅》中这样记载:“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可见康熙青花之美。

8小时前

50

边缘线 2星

共回答了247个问题 评论

一、 我们可以根据一下几个特征来分辨康熙青花瓷的真假:

 1、胎釉康熙早期出产青花瓷胎体厚重,胎质疏松称灰白色,胎釉厚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的现象,瓷器底足处理的不够光滑,有粘砂现象,还能看到放 射 状的跳刀痕迹,一些大盘及琢器的底足还会出现台阶的形状,称为“二层台”。这个时候流行双圈足,圈足不施釉,大盘有双圈足的较多,外圈足比内圈足 高一 些。康熙中期时候,出产青花瓷瓷胎细密洁白坚韧,胎体比前朝轻盈,修胎规整,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较疏松,偶有开片者,此 外还有较少亮白釉者。瓷器底足露胎处细腻光滑,如泥鳅背形状,瓷器胎釉精密结合,器内外壁釉色和底足的基本一样。当时还有用特别淘洗出来的浆 泥做成瓷 胎的,称为“浆胎”,胎体较该时期其他青花瓷轻。到了晚期,青花瓷的胎体比中期的更加轻薄,胎质较中期有更加明显的改进,胎釉呈现亮青色, 瓷器修胎规整,底足多为平切,切削整齐。

  2、纹饰康熙时期青花瓷装饰题材广泛,主要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故事机长篇诗句等,如八骏图、喜鹊登梅、鹭鸶莲花、麒麟蕉叶、童子戏莲、西游记等 。 图案纹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装饰手法上,康熙青花一改明代青花现勾勒花纹轮廓线,后填色的方法,采用了渲染技法,在瓷 胎绘 制图画,往往一种颜色被弄成浓淡不一,形成多大八九种色阶。

 3、 器形康熙青花瓷造型很多,除了沿用前朝瓷器造型,还创烧了很多新造型,当时出产的青花瓷也分为很多种类,有日常生活用瓷、外销瓷、陈设瓷和祭器等, 主要有碗、盘、碟、杯、盒、瓶、罐、壶、尊、炉、钵缸、香薰、笔筒、文具、挂钟等。其中大件多为民窑生产,体积虽大,但较少变形,制作规范,没有笨拙之感。

 4、 款识康熙青花瓷款识丰富多样,主要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纪年款,字体外围以青花双圈包围,字体端庄工整,字与字之间距离较大;其仿制明代的瓷器款识多为楷书纪年款,有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民窑青花则多为堂名款(斋堂款),如碧云堂制、兴裕堂制、兆庆堂制等。除了这些,个别瓷器只在圈足内画一双圈代表款识,圈内无字,但是会绘制梅花。海螺。树叶、双鱼、如意、杂宝、荷花 、银锭 、小兔等图案。

6小时前

3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