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如莲一样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

泪流不停 1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萌眼妹儿 3星

共回答了359个问题采纳率:96.6% 评论

屈原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

4小时前

15

假装不喜欢 3星

共回答了362个问题 评论

电影《辛德勒名单》中辛德勒,一位曾在二战时的纳粹商人,把赚到的钱全部用在贿赂德国军官身上,以此来保护上千条鲜活的犹太生命,他虽然混在纳粹军官之中,和他们一在起,虽然也加入了纳粹,但是他出淤泥而不染,没有灭绝人性,没有泯灭良知。

2小时前

19

一份爱路过 1星

共回答了126个问题 评论

杜甫,出身官宦家庭但一心为民,官场就是淤泥,混官场还能做清官可谓不染。

陶潜,多次仕官终因官场黑暗退居二线。

于谦,在黑暗(宦官势力)的压迫下依然两袖清风。

嵇康,不幕富贵不奉朝廷,后因得罪钟会被杀但万古留名。

董宣,公主家仆杀人,董宣秉公执法,不向恶势力低头,光武帝称“强项令”。

21小时前

21

偏執的依賴 1星

共回答了163个问题 评论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当时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在愤怒之下上《论天旱人饥状》疏,反遭李实等谗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元和五年(810年),降授河南县令。当时,魏、郓、幽、镇四藩镇各设留守藩邸,暗中蓄养士兵,并窝藏逃犯,意图不轨。韩愈要揭发他们的违法行为,便部署官吏,事先自断他们与百姓往来,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员十分害怕,被迫停手。

17小时前

23

伴你辉煌 2星

共回答了231个问题 评论

陶渊明辞弃官职,居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佳话

12小时前

5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