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嵩阳书院的发展史

冷之情奴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烽火狼烟 4星

共回答了44个问题采纳率:96.6% 评论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一所著名的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风景区内。其发展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以下是嵩阳书院的发展史概述:

1.唐代:据记载,嵩阳书院在唐代就已经存在。当时的名称是“嵩阳读书院”。

2.元代:金朝末年,蒙古军队攻占河南,将大量书籍带回北方。这些书籍其中包括了许多南宋时期的经史子集和文学著作。

3.明代: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周进的知县,他重视教育,倡导文化教育。他在当地建立了“嵩阳书院”,用于培养士子和推动文化发展。

4.清代:清朝时期,嵩阳书院逐渐衰落。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落后等原因,书院的经费和设施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5.现代:2001年,河南省政府开始对嵩阳书院进行修复和重建工作。

6.2006年,嵩阳书院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7.2012年,嵩阳书院启动了“数字嵩阳”项目,开始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来保护和传播书院文化。

8.2015年,嵩阳书院与韩国的草津书院建立了友好关系,两个书院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和学习。

9.如今,嵩阳书院已成为一所享誉国内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著名书院,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5小时前

9

惜于嘘唏 5星

共回答了56个问题 评论

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圣地。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

隋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

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李治游嵩山时,闭为行宫,名曰“奉天宫”。

五代后周时(公元951-960年),改为太乙书院。

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宋初,国内太平,文风四起,儒生经五代久乱之后,都喜欢在山林中找个安静的地方聚众讲学。登封是尧、舜、禹、周公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号称“二程”的程颐、程颢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名儒景冬,曾就读于嵩阳书院,中进士后,曾九任御史。从此嵩阳书院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火,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如《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九经等。清代末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经历千余年的书院教育走完了科举历程。但是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载入史册。康熙辛卯年,全省在开封选拔举人,录取名额一县不足一人,但登封就中了五个。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一日游嵩阳书院时曾赋诗以赞。

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前的风格,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由五进院落组成,院中有先贤祠、先师殿、三贤祠、丽泽堂、藏书楼、道统祠、博约斋、敬文斋、三益斋等建筑。首为先师祠,供奉与书院有关的先师先贤,其后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是藏书楼。两侧配房原为“程朱祠”、书舍、学斋等。院内廊房墙壁上镶嵌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字,其内容书法各具特色。西偏院有清代嵩阳书院教学考场部分建筑。

1936年9月,蒋介石赴洛阳过五十岁生日前,来到嵩山游览,随行商震、张静愚、钱大钧等人。游嵩阳书院时,见此处群山环绕,环境幽静,唯近处山野水源缺乏,当即命河南省建设厅长张静愚调机井队,在嵩阳书院内凿一眼百米深井,名为蒋公井。这是嵩山有史以来的第一眼深机井,现存完好。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2月5日,嵩山古建筑群,包括嵩阳书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处独立项目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9年,古老的嵩阳书院再放华彩,成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国学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小时前

3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