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的例子

彼此总好过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撩人妖精 3星

共回答了389个问题采纳率:91.6% 评论

蹈光养晦的例子很多,比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恶薪尝胆,战国孙膑寄人篱下的推疯装魔。

汉末三国时期刘备刘玄德的煮酒论英雄。

明朝朱棣起兵造反前装疯卖傻。所谓含雄抱雌,只因为战略时机尚不成熟,羽毛未丰,只好示之以短,以求有个临时的发展环境,不得已而为之。

2小时前

10

張姺泩 1星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评论

贾诩一般不会主动献策,曹操麾下谋士多得很,何必要他来多嘴?除非曹操主动问起,即便问起,他也要根据问题所涉及的利害,尽量委婉回答。比如曹操曾就选哪个儿子当继承人问他,当时曹丕、曹植正争得火热,曹操心中其实有些偏向曹丕。明知故问,显然是有所怀疑。

早就猜出这一心思的贾诩,并没有直言支持曹丕,而是用袁绍、刘表废长立幼的前车之鉴来进行回答,让曹操在一阵大笑中,暂时消除了对贾诩在此事立场上的猜忌。

自己聪明还不行,还必须约束家人,否则要是哪个子女在外面胡言乱语几句,那就麻烦大了。所以贾诩之家,极其低调,大门一般都是紧闭不开,与许多达官贵人门庭若市、呼朋唤友的局面大不一样。对于子女的婚配,他也没有按照当时的惯例,在权贵之间搞联姻,而是选择了一些普通人家。

这种韬光养晦的策略,不仅让贾诩躲过了曹操的猜忌,还让他躲过了曹丕的猜忌,得以善终。他的子孙后代也延

1小时前

47

离线的情歌 3星

共回答了323个问题 评论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关于“韬光养晦”的例子,其中一个就是三国时代的“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

刘备时运不济,依附曹操.《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载:“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两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乃不复言.”

一日,曹操摆下酒筵来试探刘备的野心,问刘备天下有哪些英雄,刘备佯装列举了当时叱咤风云的一些人名,只不提自己.《三国演义》载:“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操遂不疑玄德.

这个故事典型地代表了中国人对“韬光养晦”的传统意识.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韬光养晦”的关键,就是忍受屈辱、掩饰实力、等待时机,其目标是打败敌人,有所作为.刘备后来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终成大业.

22小时前

3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