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 项羽为什么败给刘邦 原因是

悲劇縯員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幸福科达琳 3星

共回答了382个问题采纳率:99.6% 评论

第一,两人性格的不同可以体现在他们对待成功的看法上。刘邦目光长远,而项羽可以说是鼠目寸光了。

第二,刘邦杀伐果断,而项羽优柔寡断。

第三,刘邦从善如流,任人唯贤,而项羽却自以为是,不听劝告。

第四,项羽残暴,不得人心。

12小时前

6

求你别想我 4星

共回答了479个问题 评论

和秦始皇统一六国不同,刘邦在整个战争中基本都是以弱胜强,屡战屡败而最终得胜。这归根到底是

双方对于决定战争的因素认识不同,导致对战争的指导思想、领导艺术不同,进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项羽忽视政治对战争的影响,刘邦则截然相反。

项羽未入关就先坑杀二十万秦兵,如何能在关中立足呢? 而刘邦进关之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实行了很多仁厚爱民的措施,博得了秦地百姓的热烈拥护,到了“(百姓)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的地步。关中后来成了刘邦的根据地,刘邦多次被打垮,萧何能源源不断地“兴关中卒,辄补缺”。这是在后方政治建设的差距。

其次,刘邦一直是以“长者”之名,拥“仁义之兵”,而项羽则是背弃盟约、立楚怀王又杀之。刘邦曾在阵前条陈项羽的“十条罪状”,说得项羽气急败坏让弓弩手放箭。

第二,项羽忽视外交对战争的作用。

刘邦把争取盟友当成打败项羽的根本条件之一,并且通过

多种战场、多种手段、多种力量的配合

取得了全局的胜利。这可以说是战争史上的空前壮举。

第三,项羽不善用人,而刘邦极为重视人才。

刘邦自己也总结过自己的胜利经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陈平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后来都投奔刘邦。

韩信说项羽是“妇人之仁”:

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白话:假使遇到有人有功应当封爵的情况,(项羽)印信的棱角都磨平了,还不忍心给,这就是人们说的“妇人之仁”。

韩信被刘邦任用为大将,陈平为护军中尉,而项羽有一范增还不能用。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第四、项羽有勇无谋,忽视军事地理对战争的影响

楚汉之争中刘邦一方使用的计谋不计其数,而项羽从头到尾除了奇袭之外再没有其他战术。项羽一直到最后也没有醒悟,太史公虽然欣赏项羽的英雄气概,也不得不在《项羽本纪》的最后叹到:

“(项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1小时前

1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