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提出的七大恨到底是哪七大

和事佬 4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刂猫咪 2星

共回答了71个问题采纳率:92.7% 评论

努尔哈赤提出的七大恨包括:金、银、马、砖瓦、人、粮食、木材。
这七大恨是努尔哈赤在建立清朝初期所提出的“恨”清政府的原因,其中金、银代表着贪污腐败,马、砖瓦代表着徭役苛税,人代表着官员暴虐,粮食代表着饥饿贫困,木材代表着过度砍伐山林。
这些问题不仅是当时的问题,也是历史上封建社会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不满,而七大恨的提出也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支持,成为了反清斗争中的一面旗帜。

6小时前

18

想哭却笑 1星

共回答了161个问题 评论

努尔哈赤提出的七大恨包括:1.背离祖宗传统;2.篡改自己祖先的姓名和历史;3.妄自尊大;4.无情打压贤德之士;5.破坏社会秩序和文明;6.以武力强征民脂醋土地;7.大规模羁縻和奴役无辜人民。
其中,第一点和第二点强调了努尔哈赤对满洲传统、历史的重视和保护;第三点则是对自身崛起过程的一种总结和反思,提醒后人不要盲目自信;第四点至第七点则揭示了努尔哈赤作为一位伟大的君主,所面临的各种政治、社会和民族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通过这七大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努尔哈赤的治国思想和所追求的国家秩序。

4小时前

49

雨声寂寥巷 4星

共回答了404个问题 评论

清朝“七大恨”: 

 1)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父、祖;  

(2)明朝偏袒叶赫、哈达,欺压建州;  

(3)明朝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强令努尔哈赤抵偿所杀越境人命; 

 (4)明朝派兵保卫叶赫,抗拒建州;  

(5)叶赫由于得明朝的支持,背弃盟誓,将其“老女”转嫁蒙古;

  (6)明当局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垦种之柴河、三岔、抚安之地,不许收获庄稼; 

 (7)明朝辽东当局派遣守备尚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 

 “七大恨”简介:  明末后金君主努尔哈赤发布的讨明檄文。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正月,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他的后人此后继续征战,最终入主中原,建立了统一的清帝国。 

1小时前

48

茗菛疯孑 3星

共回答了303个问题 评论

“七大恨”内容是这样的:

一、明军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我祖宗···忠顺已久,忽于万历年间,将我二祖无罪加诛,其恨一也。”

二、明朝偏袒女真叶赫等部,打压建州部。“癸巳年,南关、北关、乌剌、蒙古等九部,会兵攻我,南朝休戚不关。”

三、明朝违反双方划定的边界范围。

四、明朝派兵帮助叶赫部,干涉女真内政。“北关与建州同是属夷,发火器,卫彼拒我,畸轻畸重,两可伤心!所谓恼恨者四也!”

五、叶赫部依仗明朝支持,将许嫁努尔哈赤的女子转嫁给蒙古人。“···南朝护助,改嫁西虏。似此耻辱,谁能甘心?所谓恼恨者五也!”

六、明朝强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开垦耕种的地区。“···发兵逼令我部谴退三十里,立碑占地,将房屋烧毁,禾丢弃,使我部无居无食,人人待毙,所恼恨者六也。”

七、明朝守将在建州作威作福,祸乱一方。“···大作威福,秽言恶语,百般欺辱,文之间毒不堪受。所谓恼恨者七也。”

23小时前

24

恩恩他老婆 2星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评论

七大恨”内容的权威史料主要是《太祖武皇帝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满洲老档秘录》、《东华录》、《三朝辽事实录》、以及北大研究所所藏天聪四年木刻揭榜之七大恨。

18小时前

2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