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讨论大手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解脱不舍 1星

共回答了196个问题采纳率:93.7% 评论

1、端午节习俗: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2、端午节习俗: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3、端午节习俗: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节日习俗之一。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4、端午节习俗:插艾条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里的“艾”是指艾蒿,它的茎叶有挥发性精油,独特的香味可以驱蚊避虫。端午节自古以来也是祛病防疫的节气,家家都会在这一天打扫门庭,将艾条插在门上,杀菌消毒。

5、端午节习俗:拴五色线

中国古代一直以红、黄、白、青、黑五色为吉祥色。每年端午节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据说,戴五色线的孩子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常保安康。

14小时前

21

啞愛曉 4星

共回答了453个问题 评论

第一种:赛龙舟,是一种集体的划船比赛;

第二种:吃粽子,每年的端午节大家都会包粽子吃;

第三种:栓五色丝线,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绳子编成一条,系在小孩子的手臂上;

第四种:带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第五种:挂艾草,端午节这一天大家都会在门前插一些艾草;

第六种:放风筝,是端午节的一种集体活动。

12小时前

50

再見俄惪愛 1星

共回答了139个问题 评论

过端午节有多种习俗。
首先,人们会挂艾叶、菖蒲、香囊等物品,以驱赶瘟疫、毒虫和邪气。
这是因为在历史上认为端午节是病毒和病菌滋生的高峰期。
其次,人们还会吃粽子,其中包裹着糯米、肉、咸蛋黄、豆沙等多种馅料。
这是由于古代居民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创制的。
最后,龙舟比赛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人们会组队,划着装饰着龙头、龙尾的龙舟在水上比赛,来纪念屈原投江,人民划船寻找他的故事。
综上所述,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节日。

9小时前

11

久住左心房 3星

共回答了39个问题 评论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投江而死,人们把家里投米。所以我们现在就每年到五月初五吃粽子。很好吃!

5小时前

28

为你陶醉了 3星

共回答了3个问题 评论

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有很多习俗,比如拜见先人,包棕子,挂艾草,用硫磺烟熏屋的周围,不让蛇虫讨绕,大人小孩洗草药浴,一年不生疮,据:端午节在山上随手抓一把草都是药,真的,那一天,山上的草都带有特别的药味,

1小时前

34

最爱看红颜 3星

共回答了371个问题 评论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期间有许多习俗和活动。

1. 赛龙舟: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竞渡活动。

2. 吃粽子:端午节期间吃粽子是一项重要的传统食俗。这种用竹叶包裹的米粒食品形状如菱角,一般包有咸肉、蛋黄、花生、豆沙等不同口味。

3. 龙舟节目:龙舟节目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包括各地区的擂鼓和舞龙舞狮等表演。

4. 手工: 在端午节前,人们喜欢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如五线谱拼贴、扇子、刺绣等等。

5. 插艾叶:端午节也是一个时节性非常强的节日,黄色的艾叶在端午时节是不可缺少的,用于清洗驱虫、驱疫病等。

6. 佩香囊:为祈求吉祥、辟邪,人们也会在此节日佩戴薰香囊,将香味散发四方。

这些习俗和活动是中国端午节的传统,祈愿人们有一个愉快和难忘的节日。

1天前

40

独爱饭特西 1星

共回答了164个问题 评论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被定为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吃粽子和赛龙舟。除此之外,还有插艾草、挂菖蒲、穿香囊等习俗。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用粽子的形状来纪念屈原;赛龙舟的活动历史悠久,目的是为了纪念救人不力而溺死的卫灵公;插艾草和挂菖蒲则是为了驱邪祈福;穿香囊则是为了祈求健康平安。总之,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民俗节日,寓意深刻,充满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1天前

46

吃斋的蚊子 2星

共回答了81个问题 评论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以下是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赛龙舟:这是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人们会组织赛龙舟比赛,船上的划手会齐心协力地划船,以纪念屈原投江救国和众人划船救他的故事。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由糯米和其他配料制成,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不同地区的粽子风味各异,有甜有咸,有肉馅、豆沙等口味。

悬艾叶、菖蒲和艾草:在端午节前,人们会在门口或屋内悬挂艾叶、菖蒲和艾草,这些植物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瘟疫的作用。

穿香囊:人们会制作香囊,里面装有香草、艾草、菖蒲等,佩戴在身上或放在屋内,以祛病驱邪。

端午节健身:端午节也是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暖,人们会在这个节日里增加户外活动,如登高、赏花、打球等,以保持身体健康。

这些端午节的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

1天前

8

玻璃柠檬 3星

共回答了316个问题 评论

一、赛龙舟

端午节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就是纪念屈原。

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来,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

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二、吃粽子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后,被水中蛟龙所困,人们哀悯同情屈原,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就将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驱赶蛟龙。后来,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三、悬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每到端午节,都有家家悬挂钟馗像的习俗,用以镇宅驱邪。

四、挂艾草、菖蒲、榕枝,祈求平安

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还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针灸里的灸法,就是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把它插在门口,也可以使身体健康;菖蒲,被老百姓视为百阳之气,插在门口上,可以避邪;门口挂榕枝的寓意是使身体矫健,百病不生。

还有的地方是挂石榴、胡蒜、山丹,都是寄托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

五、戴长命缕,保佑安康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也称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等。

长命缕一般用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者做出各种形状的小饰品,在端午节的那一天,挂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脖子上,据说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六、戴香包,防病健身

香包,又称香囊、香袋、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做成的,里面可以装上各种香料,比如一些中草药,还有茶叶、荷花等等,然后佩戴于胸前,香味扑鼻,还可以防病健身。

因为戴香包老少皆宜,深受人们喜爱,现在的香包做得越来越精致,已经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七、饮雄黄酒,杀毒避邪

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也与屈原有关。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就纷纷往江里抛入粽子。有一位老医生,将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过了不久,水面上果然浮起一条蛟龙。人们于是就把蛟龙拖到岸边,抽筋剥皮,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脖子和手腕上,然后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孩子们能够免受虫、蛇的伤害。

八、采百药,防御疾病

采百药,也叫“采百草”。农历五月,正是天气炎热,疾病多发的季节,很多毒蛇害虫都开始繁殖活跃起来,很容易给人带来伤害。

1天前

3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