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 科举制有什么变化

鳏寡茕独 4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潶銫記忔 2星

共回答了274个问题采纳率:92.7% 评论

1、“八股取士”,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但科举考试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政府规定科举考试仅允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人员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死板地按“八股文”作答。

2.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为中试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2小时前

5

花碎了红颜 2星

共回答了286个问题 评论

采取了八股文制度.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地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土鼓励只知埋头读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人,旨在为皇帝培养忠顺的奴仆.

它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说明皇权的高度集中.

21小时前

46

乘江放杯 2星

共回答了68个问题 评论

1.规模加大了,隋唐宋元科举,录取的人数极少。明朝科举的规模比之要大上很多。

2考试内容越发当一,只读四书五经,八股文形式束缚人的思想。明朝以前,唐宋的科举不仅考经史典籍,也考数学、农学等等,推动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不过能从八股文死板的考试中脱颖而出的那些人,也必是拥有超乎常人的实力的。明朝很多科举出身的官员,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功名。这就跟现代的应试教育一样,那些高考状元们,智商能力必有过人之处,状元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的。真正的天才,无论在怎样形式的泥潭中,都能够取得成绩脱颖而出。何必贬低那些应试教育的“书呆子”呢?能考100分,说明他的智商就是有过人之处。能考中八股文的状元,也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办到。

18小时前

3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