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工厂的故事内容

靠你呢个嘴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别太难堪 3星

共回答了380个问题采纳率:99.7% 评论

铁工厂是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铁匠和他的工人们建造一座巨大的铁塔。然而,在建造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缺乏材料和缺乏技能。然而,铁匠和他的工人们坚持不懈,通过互相帮助和努力工作,最终成功地建造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铁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和团结合作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12小时前

18

需要友 2星

共回答了78个问题 评论

历史小故事】隋石卿与青岛华昌铁工厂的故事

在青岛纺织博物馆里,隋石卿作为青岛纺织机械业的创始人物,与棉纺业的代表人物周志俊、印染业的代表人物陈孟元,三个人的雕像并排而立。

▲隋石卿

隋石卿 (1879—1938)字熙麟,山东文登上徐村人。从小家贫,少时随父外出谋生,先在烟台,后转赴青岛,从一个送牛奶的小工做起,跟随德国牧师学习德语,由于聪慧勤奋很快掌握了德语基本会话,不久被推荐到德商顺和洋行当翻译,不久升任洋行买办。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侵占青岛,顺和洋行撤离青岛时,将带不走的资产全部交托隋石卿接管,这笔意外之财成了隋石卿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他出资开办了“华信木厂”,此后生意兴隆,从而成为青岛工商界知名人物。

▲华昌铁工厂创办之初内景

1920年,隋石卿当选青岛总商会副会长。其时,日商在青岛开办了多家纺纱厂,机器纺织业已颇具规模。隋石卿看准商机,出资3000银元买下天津路上一家德占时开办的铁工厂,改名为“华昌铁工厂”,以承揽各大纱厂的机械维修和配件制作为主要业务。工厂初创时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有十几名工人,但这些工人技术十分精湛,多数经过船坞工厂和四方机厂的德国技师严格培训,技术水平很高,很快就承担起各大纱厂机械修配业务,开启了青岛纺机生产的先河——此即为青岛宏大纺机公司的源头滥觞。

此后,工厂业务不断扩展,除纺织机械修配外,还承揽发电厂、自来水厂等设备配制,并开始仿制美式机床等机器设备。1926年,工厂试制的14台不同规格型号的仿美式皮带车床,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铁展会”惊艳亮相,成为畅销产品。因具备较强的生产技术实力,华昌铁工厂名声远扬,甚至连山东督军张宗昌都将制造重机枪的生产任务交给了华昌铁工厂。

▲华昌铁工厂当时在报纸打的广告

1922年,隋石卿当选青岛总商会会长,同年创办《青岛晨报》,自任社长,成为青岛工商界喉舌。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因缺乏资金筹备粮饷和装备,隋石卿毅然用自己全部资产做抵押,筹资30万元,保证了接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保障青岛治安,他亲赴匪巢谈判招安匪首孙百万,遭绑架迫害,史称青岛“民国第一绑架案”。后被政府营救获释。1925年他会同市政府参与日商纱厂罢工的调解,迫使日商做出让步。

▲利生铁工厂生产车间

1929年,为扩大生产,华昌铁工厂从原厂址迁址内蒙古路新建厂房,更名为“利生铁工厂”。1935年,利生铁工厂生产的狮轮牌车床、刨床、铣齿机、钻床等,曾获“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的“超等奖状”,产品销售于天津、武汉等城市。1937年,该厂已发展成为青岛华商机器制造业第一大厂,有资本金3万元,雇佣工人多时达300余人,设翻砂、车工、钳工三个车间,产品除机床外,还有锅炉、鼓风机等30多个品种。

▲丰田式铁工厂外景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强行收买了隋石卿的利生铁工厂,并改名为“丰田式铁工厂”,1939年迁址水清沟进行扩建,开始主要为修复战乱损坏的纺织机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改为以生产军火为主,纺机修配成为次要业务。在此期间,日本人多次要求隋石卿担任青岛市维持会会长,隋石卿不愿意为日本人驱使,但又无力与其正面抗争,只好躲到威海避难。日寇设法查出隋石卿的行踪,多次派人到威海威逼利诱、恐吓要挟,后又许以伪青岛市公署市长的职务,都被隋石卿严词拒绝。隋石卿誓死不做汉奸,为了让日寇死心,就整天装疯卖傻,不吃不喝,流浪街头,后来竟然弄假成真被逼成了痴呆,日寇见状只好作罢。

隋石卿誓死不当汉奸的行为,赢得了世人的敬佩。此时的隋石卿已是心力交瘁,1938年回到青岛后没多久就去世了,时年59岁。一代商界豪杰起伏跌宕、激越豪迈的命运,以令人悲戚的方式戛然而止。

11小时前

2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