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巫教和师公是什么

清风沾酒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输不起青涩 1星

共回答了169个问题采纳率:98.7% 评论

壮族的巫教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巫教的教士是天神和人间的沟通者,也是祖先和人间的沟通者,因而教士是祭祀天神的组织者及祭神者。在古代,壮族巫教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参与祭祀、战争、生产及文化娱乐等各种社会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巫教的职能才限于祭祀祈祷、符咒治病的范围。

师公(也称巫公)是巫教中的神职人员,他们没有全民族统一的组织,各自为政,教义、收徒、做法也不统一。大体上是一个小范围(区或乡)有一个老师公当头领(师父)。师公的活动一是跳神,每年几次,内容是祭祀、敬神、游神,以后发展到立庙、安龙、打醮。跳神有时一年一次,开始是敬三元,后来发展到敬邓保、赵光明、马光华、关志明四帅,后来又加上朱统鉴等九官。

其他神还有楼头圣母、天宵三十 , 郎君与三十娘子,宝山三十郎君与三十娘子等。一般是三十六神,各有 一个鬼脸壳(假面具)。跳神时边唱边舞,舞蹈有花灯、鲤鱼跳龙门等,是按一定的符篆路线走的,这表示请神驱鬼,祈福消灾。再就是占卦,为人卜吉凶。超度亡灵也是师公的工作内容之一。

8小时前

39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