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 长平之战 交战双方是谁

親噯魡晚侒 2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俄在乎 2星

共回答了265个问题采纳率:99.7% 评论

长平之战交战的双方是秦国和赵国,交战的将领前期是王龁和廉颇,后期是白起和赵括。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军事战争,而是关系秦赵两国国运的战争。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国力迅速增强,成为与中原抗衡的强国。赵国也经过赵武灵王色胡服骑射改革,成为军事强国。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相,积极推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秦赵的长平之战就是这种政策的推行下的产物。

当时秦国的国君是秦昭襄王,赵国的国君是赵孝成王,开始阶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国的主将是廉颇。战争刚一开始,赵国连败,因此廉颇采取修筑壁垒 固守不战的方针,和秦军对峙,虽然没有取胜,但是保有军事实力。赵孝成王,对廉颇的固守不战行为相当不满,多次派人催战,但廉颇不为所动,引得赵孝成王不满;秦国也占不到便宜,长期对峙与己不利,就采取反间计,离间赵国军臣关系,成功让没有军事作战经验,但军事理论素质相当高的赵括代替廉颇。

秦国一看赵国换帅,立马把战神级人物白起派到前线,并严令保密。赵括一到前线,就改变廉颇固守不战的方针为主动出击,白起里用赵括的主动出击采取诱敌深入,成功的把赵军分割包围,并阻断赵军的粮道。赵军在缺粮的情况下和秦军激战四十多天,最后主将赵括战死,剩下的士兵向秦国投降,除了年幼的二百多名士兵放回,其余的全部被坑杀,赵国在此战中损失四十五万兵力,秦国也损失有二十万人。

长平之战的胜利,为秦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赵国遭受钟创,都城邯郸被围。赵国从此失去了与秦国争雄的最后机会。

11小时前

30

悠悠寡言 4星

共回答了447个问题 评论

作战双方分别为战国时代的秦国和赵国,秦国的作战将领白起,赵国的将领由原来的廉颇变为赵括,历经三年多的战争, 秦国大获全胜,据记载共战死及坑杀四十多万多人,自此,为秦国奠定一统天下的著名战役

9小时前

37

抬醉眸 3星

共回答了39个问题 评论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而在这场战争中交战的双方将领分别是白起和赵括,他们一个久经沙场,战无不胜,而一个只会纸上谈兵,并没有实战经验,这样的排兵布阵,从一开始也就奠定了赵国战败的局面。

  在战国七强中,赵国大概是唯一一个能够跟秦国匹敌抗衡的国家,秦赵两国也是分分合合,有过互相牵制,也有过大规模的交战。而长平之战,就是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次大规模的战争。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历时两年的时间,这两年的交战对于秦赵两国来说,都有损失和消耗,而损失最大的,莫过于最后战败的赵国了。赵王因为一时糊涂,在长平之战中摒弃了老将廉颇,反而重用没有什么战略经验的赵括。正所谓骄兵必败,赵括急于求成,却不知道秦国有白起这样可怕的对手,长平之战最终以赵国的惨败告终。

6小时前

12

莫小北 4星

共回答了424个问题 评论

长平之战,一场秦国与赵国的倾国倾力的国运之战

我们先看下交战双方当时的实力

秦国,当政者是秦昭襄王,也就是芈月的儿子,他在位的时间是历代秦国君主之最,足有56年,也就是在这56年的时间里,秦昭襄王完成了对外的全部战略部署,为秦朝统一六国奠定了政治、军事基础,后面的两个君王在位时间较短,一个1年,一个3年,嬴政躺着赢得了天下。秦国当时采取了范濉的策略,远交近伐,开始全力攻打韩国、魏国、楚国,捎到着打击一下赵国。赵国的战略不明确,一会和燕国打齐国,一会和秦国打齐国,一会和魏国打秦国。

赵国,当政者是赵孝成王,也就是赵武灵王的孙子,祖上就是赵氏孤儿中的那个孤儿。后来三家分晋,后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遂成一霸。当时手下人才也不为庸俗,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况且还有赵奢一家,且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之后,赵国也是国富民强。且赵国一直与秦国关系不错,秦昭襄王在燕国当人质的时候,赵国也曾派人照顾,在迎接回国即位的时候,赵国也是派兵保护。当年楚怀王被秦扣押,逃到了赵国,没曾想又给送了回去。

我们看一下交战双方的将领

王龁,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他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对赵国的战争上。但是王龁能够做到秦国的左庶长,当年商鞅就当过这个官,上面还有个大庶长,不过这是个虚职,左庶长可是实权人物,上马管兵,下马治民。在后期的邯郸之战中,王龁就是主将。

白起,这可是有名的杀生,一生都在战争之中。刚开始他也是左庶长,后来又改为大良造,也是升了官。韩国、赵国、楚国魏国被白起打的是痛不欲生。而白起打起仗了,特别嗜杀,举粗略统计,白起一生至少杀死过上百万的人。在长平之战前期,在攻打韩国、魏国的时候,杀了24万,在攻打魏国的时候,杀了13万,在攻打韩国的时候,杀了5万,这是有明确记载的。像楚国,被白起打下了十余座城市,楚王都逃跑了,被迫迁都,估计这个时间段也杀的人不少,因为宣太后是楚国人,也就没有记载。

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将相和,这都是我们比较熟知的故事。这可是四大名将之一,当年赵国攻打齐国的时候,他就是主将。在长平之战后,也正是由于廉颇力挽狂澜,令赵国延续了下去。燕国曾经想着占些长平之战的便宜,发动大军而来,没曾想被廉颇来了一顿胖揍,还包围了燕国的首都,后因为与乐乘的原因,逃亡魏国后,发病而死。

赵括,为我们贡献了一个“纸上谈兵”的成语,赵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他爹赵奢有些时候还需要问他一下,那是对答如流。但是赵奢对赵括很不放心,曾经留下遗言,大致意思是:不能为主将。赵孝成王当时想用他的时候,赵括的母亲还专门说了此事。可惜没听。

我们看下事件的起因。

当时王龁在攻打韩国,韩野王不敌秦国而投降。上党的军事长官冯亭意思是秦国马上就要攻打我们,而韩野王也投了降,韩国不能发兵来就我们了,不如我们主动投降赵国,将战火引向赵国。赵孝成王一听,那是相当高兴,说到:平时发动百万大军,攻打一年也不能得到一座城市,现在白送上门的城市能不要吗。便派兵接管了上党的城防,廉颇也驻军在长平,相称犄角之势。

王龁一看不干了,立马挥兵攻打上党,没想到还没等廉颇做出反应,上党就沦陷了。王龁打完上党也没有废话,直接挥兵攻打廉颇。当时秦军士气正盛,廉颇坚守不出。不过战绩也可以,两个月的时间打的赵军没有敢出头。赵孝成王一看有点恼火,不仅失去了上党,还被人打的头都抬不起来,太窝囊了。这时候,反间计来了。廉颇坚守不出,秦国可受不了,凭借秦国那点地方,自给自足尚可,这么远的距离来保障大军可有点捉襟见肘了。便采用反间计,到处散播谣言,大致的手段和陈平的差不多,果然使得赵孝成王生了疑心,让赵括学霸代替了廉颇。秦国一看赵国换将了,这边秘密的将主将换成了白起,白起可是一个野战的高手,用兵之神无可匹敌。主将这可是战争中最大的秘密,司马懿就是通过使者知道了蜀军的最大秘密,诸葛亮身体不行了,这才敢临河对峙,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此次战役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对峙阶段。这个时间段可以分为与廉颇的对峙阶段,与赵括的对峙阶段。当时赵军有45万,虽然完成了战役上的包围,但是想要一口吃掉它,秦国还是瘦了一点。估计当时秦国的军力至多也就是20万左右,否则也不用换上白起这个杀神。临阵换将这也是一个兵家大忌。这是赵国受不了了,这45万大军可是命根子,遂想到了议和和求救,做了两手准备。这是秦国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登场了,范濉,原来魏国的人,和张仪差不多,都是揍了个半死到了秦国,成了人物。前期的反间计就是在他的一手策划之下执行的。面对议和和求救,范濉知道,这都不是秦国能够接受的,好不容易实施了战役包围,很有可能这一仗就能将赵国划入秦国的版图。但是求救不可不防,当年的六国合纵,在苏秦的带领下,秦国十年没有敢出函谷关,现在听到苏秦的名字,还心有余悸。范濉采取了迷惑性的议和,对赵国的使者可是礼遇有加,有胡诌秦国、赵国的共同战略目的,共同打击齐国,捎带打击燕国。赵国也信以为真,其他国家,像楚国本来是跃跃欲试,给秦国一点颜色看看,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正是宣太后的青梅竹马,春申君对秦国国君可一直是耿耿于怀,魏国长期受秦国的打压,早就耐不住了,只是不敢,有挑头的,肯定是嗷嗷上。齐国被范濉忽悠的,一直认为秦国是和齐国平分天下的角色,哪曾想赵国的脑袋还真是榆木疙瘩。正在赵国被忽悠,其他各国观望的时候,秦昭襄王亲自做了战争动员,15岁以上的全部征到了前线。这可了不得,这就使得秦国有了一口吞噬赵国的嘴了。

第二个阶段,完胜阶段。第一个阶段中,白起以诱敌深入的措施,完成了战役包围。但是白起只有2.5万人截断了赵国的后路,要是赵国集中兵力攻打后方,2.5万人就是踩也踩死了。所以白起游泳了5000骑兵穿插赵军军营,要赵军主帅摸不清秦国的战略意图。而赵括的军事学里面根本就没有撤退一说,全力攻击前线,但是白起却是坚守不出。但完成战略动员后,估计白起的兵力至少在60万左右,这也是秦国目前能拿出的全部家当。这些兵力完成了实质性的包围,赵括也不为不英勇,亲自上阵杀敌,可惜被射死了。其他将士一看主帅也死了,粮食也运不上来,投降吧,谁知又被白起挖了坑全部给杀了,前后45万人,只有240个人回去了。

赵国、秦国两家可是赌上了全部的家底,秦国失败了,至少没有了与诸国争锋的实力。赵国失败了,后果大家也知道,一直没有缓过劲来,要不是出了一个李牧,估计燕国也把赵国给灭了。

长平之战,看似是一场平常的战役,其实是两国国君的斗智斗勇。赵孝成王贪图便宜,又临阵更换主帅。虽然秦国也更换主帅,但是白起的资历可是要比王龁老的多,赵括可是一个新手,军中有没有出生入死的兄弟。在对外的战略上,赵王更是表现出了小家子气,还想着反手搂一下燕齐两国。反观秦国,秦昭襄王亲自做战争动员,更是将全部的家底都用上了,白起、王龁、范濉,这几个人如果死在了这里,秦国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但是秦王还是义无反顾的来了,可见,秦昭襄王在燕国没白受罪,芈月也没少教导。

请关注我,用小女子的心态看历史。

2小时前

31

晚上的惬意 4星

共回答了48个问题 评论

长平之战,是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以失败告终,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了赵国40万降兵。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大战之际,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弃用名将廉颇而换成只会纸上谈哥的赵括且急于求胜,白起用佯败后退、诱敌深入、分割包围、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战胜了赵国,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此战使赵国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但秦国坑杀40万赵国降兵被后世认为太过残忍,留下了残暴的一面。

23小时前

3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