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的介绍 以及是个怎样的人

年淡漠紅顔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深深深恋 4星

共回答了489个问题采纳率:93.7% 评论

利玛窦出生在意大利的马尔凯州,在罗马教会学校读书期间加入了耶稣会,学习了哲学、神学、天文学、历法和算学,以及多种语言。后来被耶稣会派遣到东方,先后在印度、安南传教,此后来到澳门。万历十二年,利玛窦获准进入内地,结交了一批汉族士大夫,先在肇庆传教,此后经韶州、南昌、南京,来到北京,虽然没有见到皇帝,却如愿以偿地在北京住了下来,并且为其他传教士的进京铺平了道路。众多的中国文化人出于对利玛窦的佩服和对西方科学的好奇,成了耶稣的信徒,同时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

利玛窦入住北京的第七年,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当时的一位著名的中国文化人,编撰了《农政全书》的徐光启,和利玛窦共同翻译出版了汉文版《几何原理》的前六卷。从这个时候开始到清朝的顺治年间,有一百五十多种西方书籍被翻译成中文。此后,传教士们甚至帮助明朝钦天监的官员们,共同修订了漏洞百出的历法,制定了被清朝继承的“崇祯历”。

在西方的海外扩张史上,基督教、罗马教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玛窦以及随后来到中国的其他传教士,正是被罗马教皇派遣到东方来传播西方文化、传播基督教的。所以东方的历史学家们认为这些传教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后来的英国、法国的海盗或军队是配合默契的联军。西方的海盗或军队是对东方进行军事征服,武器的批判。而西方的传教士却拥有批判的武器。他们对东方的“批判的武器”就是西方的文化、西方的宗教,还有已经比东方更进步的西方科学技术及成果,比如自鸣钟、世界地图,天文、历法等等自然科学的知识。按理说,这股势力的到来也是对明朝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是一个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机遇。因为利玛窦等人固然负有传教的使命,却也带着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22小时前

33

抱剑归故里 2星

共回答了285个问题 评论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1小时前

2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