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词善用典故的是

喉间酒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夜依旧憔悴 1星

共回答了178个问题采纳率:92.7% 评论

以文为词并善于运用典故的代表人物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他在苏轼词革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以文为词”,具体表现为多用散文议论法、散文句式、经史子集语汇和典故等等
。辛弃疾的词作善用典故,这也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他常常运用历史典故、名人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通过对三国时期孙权的赞美,表达了他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南宋朝廷无法振作的不满
。这种以文为词并善用典故的创作方法,深深影响了“辛派爱国词人”

18小时前

29

酒独酌 1星

共回答了134个问题 评论

以文为词,词学术语。用来评价辛弃疾词的一个重要的创作特征,指其以写散文之法作词。辛弃疾在苏轼词革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以文为词”,具体表现为多用散文议论法、散文句式、经史子集语汇和典故等等。

辛弃疾急于以词服务于抗金斗争,需要在词中更为明白晓畅地抒发情感、表明政治主张,故又一次变革作词法。

这种创作方法,深深影响了“辛派爱国词人”。

对此宋人及以后历代词论家或有微辞,或称誉其博大精深。

近年来有人指出辛之“以文为词”其外表是对音律形式的突破,内核则是源于抒情之需要,尤其是对散文中重“气势”的引入,为词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辛之以文为词不只是一种纯方法而且与内容的扩张有密切关联,在文体上有突破与解放之功。

也有人认为辛之“以文为词”与苏之“以诗为词”一样,不利于词的艺术发展,甚至导致了词体的蜕变。

16小时前

3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