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介绍绛州龙兴宝塔

予我與你 3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旧电影 2星

共回答了60个问题采纳率:96.8% 评论

龙兴宝塔建于唐、重修于清乾隆年间、高43米的宝塔,因宋太祖曾寓于此,而以龙兴塔而命名。塔洁白如玉,八面飞檐系铃,风吻铃铛,叮咚作响,宛如优美动听的乐曲。虽论高不如洪洞广胜上寺的飞虹塔,论雄姿不及西安的大雁塔,但龙兴塔自有它的奥妙。

1小时前

15

也许以后是 2星

共回答了223个问题 评论

龙兴塔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现在没有浮桥)一踏上热闹非凡的新绛县城的街头,纵目远眺,首先迎入眼帘的,便是耸立在巍巍高垣上的龙兴古寺。

  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当你从县城南关下车,涉过那座人工搭成的小 浮桥,或者坐车从浮桥上游的汾河大桥通过,一踏上热闹非凡的新绛县城的街头,纵目远眺,首先迎入眼帘的,便是耸立在巍巍高垣上的 龙兴古寺。

  据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 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称 龙兴寺。当时,寺院建筑十分雄伟,规模也相当宏大。

至唐会昌五年( 公元845年),由于武宗李炎大兴灭法运动,拆寺毁佛之风盛行,寺内的建筑毁之殆尽,唯只塔院寺幸得以存。

宋代时,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所以改寺为宫。后因僧人占居,才又恢复了龙兴寺之名。该寺基址兀耸,居高临下,颇有气势。原存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和高塔等。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山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新绛县委县政府又广泛集资,组织 义务劳动,广征能工巧匠,加固了寺基,整修了殿宇,补建了廊房,并新开了一条直达寺院的宽阔通道。从而使千年古寺,重焕容光,又展新姿。

21小时前

7

青山远去 2星

共回答了283个问题 评论

绛州“龙兴宝塔”位于山西省新绛县城龙兴大街北段,顶部高垣之上的“龙兴寺”。“龙兴寺”北望吕梁山,南面汾河水,居高临下,雄伟壮观。

“龙兴寺”原名“碑落观”,因宋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而更名为“龙兴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宝塔”始建于唐,原为八层。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时将其增至十三层,增高后约43.7米。塔身结构精巧,体态秀丽,每层八角上各挂一铁铃,当风吹动时,铁铃发出悦耳动听的铃声,故有“八方协律”之美誉。更令人神奇和不解的是:该塔曾多次“冒烟”。据记载:清光绪乙亥(1875年)年,塔顶“冒烟”;1937年、1971年、1976年等时间,都曾多次冒过烟;最近一次是1993年8月,塔顶再次“冒烟”,观者有万余人,连冒七天,1993年(山西日报)曾以头版登载“龙兴宝塔”冒烟一事,但其因至今没有明确的科学解释。

为此坊间传说纷纭,给千年宝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再者,登上塔顶,北望:魏魏吕梁,云丘、姑射美景赫然入目;南望:葱茏峨眉、蜿蜒汾水像一位身着白色长裙的仙女,飘飘然萦绕古城缓缓西去;向下俯视:千年古城之楼阁亭台、园池盛景;汾水芦荡、荷塘小舟;美景连连,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因而千百年来文人骚客、游人香客及其探秘科考者甚众,“走绛州”者云集。实为领略名城美景、感受古城韵味之福地,实乃朋友们闲暇旅游的好去处。

18小时前

13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