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提高自律的方法

续写妃雪阁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昔年调 4星

共回答了466个问题采纳率:93.8% 评论

1.制定《课堂公约》,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听铃声,速回位,书备好,听指令。

不乱言,身端正,整堂课,自管自。

下课声,不慌动,谢老师,再出行。

学做人,智慧生,会做事,成绩升。

公约好,大家守,自律性,要培养。

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效避免了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达到了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2.榜样法,激励学生效仿模范典型

同伴往往是学生们模仿的直接对象,老师可以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在课堂和集体活动中,有意识地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肯定和表扬,指出他们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听课认真等优点,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并鼓励孩子们向表现好的同学学习,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自觉遵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

3.评价法,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监督

教师可以要求孩子们对照大家共同制订的《课堂公约》,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自身遵守纪律的情况,并进行反馈,然后根据反馈情况不断调整自身行为,用自我评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遵守纪律的“内驱力”,从而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的。但是,仅凭孩子的自我评价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对他们起到约束作用,因此,老师还要适时给他们以指导和帮助,必要时让他们写一写反思,促使其遵守课堂纪律,尽快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4.说理法,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一般来说,凡是自我修养较好、认识水平较高的学生,都比较遵守纪律;反之,自我修养欠佳或认识水平较低的学生,遵守纪律情况会相对较差。因此,要想让孩子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从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提升自我修养做起,“说理法”便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孩子上课随便说话、违反课堂纪律时,老师可以要求他们进行自我分析,找出违反纪律的原因,并为自己提出克服缺点的办法。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自我说理的过程中,分析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逐渐改掉自己的缺点。

5.训练法,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要想让孩子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训练首先要强调“严格”二字。对孩子们来说,培养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关键时刻,要严格要求他们,着重培养他们和缺点过不去的精神,防止旧的不良习惯占了上风。

训练更要强调“反复”二字。养成好的习惯好比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特别是不遵守纪律的孩子,已经有了违反纪律的不良习惯,矫正这个习惯就更需要持久、反复的训练。

总之,从反思到实践,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是提升学生自律能力的基础。作为教师,在自身教学中应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真正教会学生自律,从而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做事。

9小时前

16

住在风里 2星

共回答了7个问题 评论

公约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们反思自身课堂不良行为,共同推出课堂公约,以下是一个公约模板可以作为参考:

听铃声,速回位,书备好,听指令。

不乱言,身端正,整堂课,自管自。

下课声,不慌动,谢老师,再出行。

学做人,智慧生,会做事,成绩升。

公约好,大家守,自律性,要培养。

《课堂公约》的制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效避免了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达到了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7小时前

4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