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年习俗

素质好 3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哟傻苽 2星

共回答了294个问题采纳率:99.8% 评论

南方小年的习俗有一些地区差异,但通常有以下这些特点:

1. 扫尘:在小年这天,有些地方会有扫房子的习俗,取其“扫尘除旧”的意义,代表着扫除霉运,迎接新的一年。

2. 祭灶:一些南方地区会在小年这天进行祭灶活动,这是因为传统上认为灶神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家庭一年的情况,民间通过祭灶希望灶神能上好口供,为家庭带来好运。

3. 准备年货:小年也是许多家庭开始准备年货,采购过年必需的物品,如食物、衣物等,做年节前的准备。

4. 贴春联和窗花:一些家庭会趁此时开始张贴春联和剪窗花,装饰家居,增强节日气氛。

5. 糖瓜祭神:在一些地方,还有用糖瓜祭拜祖先和神灵的习俗。

6. 家庭聚会:家人可能会在这一天聚集一起,一起做准备工作,同时享受家庭团圆的时光。

这些习俗可能会随着具体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南方的小年通常指的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而北方小年一般在腊月二十三。

12小时前

50

更珍惜 3星

共回答了342个问题 评论

1. 掸尘。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拿着鸡毛掸子清扫灰尘,扫去霉运,卸下窗帘、蚊帐等进行清洗,洗去糟粕。都是为了承接“新年新气象”的好兆头,希望来年事事顺顺利利,寄予来年美好愿望。

2. 祭灶。

祭灶,即送灶王爷升天。相传灶王爷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犯错被贬人间当“东厨司命”。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在家中保护和记录人们怎么生活、行事,到了小年他就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让玉皇大帝在新的一年对人们进行奖罚。

3. 年糕、发糕

每至小年,人们都有自己制作糕点的习惯,因为“年糕”谐音“年高”,有年年高升之意,“发糕”在蒸的过程中也会“膨发”,有“发财”之意。

4. 年粽子

俗语有“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外观和内陷没有具体的要求,根据每家每户的口味进行制作,将美好愿景给予其中,希望小孩来年学业进步。

5. 甘蔗

寓意“节节高升”,每一节都往上爬,逐渐登顶,也是灶王爷登天的梯子,因此也是祭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1小时前

33

南栀向暖 4星

共回答了404个问题 评论

1.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人们在腊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

2、掸尘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3、年糕年糕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农历小年又叫辞灶,就是吃了糕送灶王爷上天上去汇报工作。蒸了糕,放上枣,蘸上糖给他甜住嘴,叫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说说民间的好事。相传伍子胥在建姑苏城时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后做成的“砖”,百姓曾用“糯米城砖”解决了一时的危机。苏州人为纪念伍子胥,此后每到寒冬腊月,就准备年糕。苏州年糕的造型与城砖相似,而且煮后不腻,干后不裂,久藏不坏。

8小时前

2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