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技术的原理和步骤

自暖放任爱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你说要我走 1星

共回答了188个问题采纳率:96.8% 评论

PCR技术原理和操作

PCR技术是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母链DNA为模板,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体外复制出与母链模板DNA互补的子链DNA的过程。

一、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1、PCR反应的成分和作用

总体积:一般为25μl~100 μl

(一)Mg2+:终浓度为1。5~2。0mmol/L,其对应dNTP为200 μmol/L,注意Mg2+与dNTPs之间的浓度关系,由于dNTP与Taq酶竟争Mg2+,当dNTP浓度达到1 mmol/L时会YZTaq酶的活性。 Mg2+能影响反应的特异性和产率。

(二)无Mg2+buffer:由纯水、kcl、Tris组成。Tris用于调节反应体系pH值,使Taq酶在偏碱性环境中反挥活性。kcl可降低退火温度,但不能超过50 mmol/L,否则会YZDNA聚合酶活性。

(三)BSA:一般用乙酰化的BSA,起着减少PCR管对Taq酶的吸附作用,对Taq酶有保护作用。

(四)底物(dNTPs):dNTPs具有较强酸性,其储存液用NaOH调pH值至7。0~7。5,一般存储浓度为 10 mmol/L,各成份以等当量配制,反应终浓度为20~200μmol/L。高浓度可加速反应,但同时增加错误掺入和实验成本;低浓度可提高精确性,而反应速度会降低。

(五)Taq酶:能耐95℃高温而不失活,其Z适pH值为8。3~8。5,Z适温度为75~80℃,一般用72℃。能催化以DNA单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原则为基础,按5’→3’方向逐个将dNTP分子连接到引物的3’端,合成一条与模板DNA互补的新的DNA子链。无3’→5’的外切酶活性,没有校正功能。某种dNTP或Mg2+浓度过高,会增加其错配率。用量一般为0。5~5个单位/100μl。

(六)模板:PCR对模板DNA的纯度不要求很高,但应尽量不含有对PCR反应有YZ作用的杂质存在,如蛋白酶、核酸酶、TqaDNA聚合酶YZ剂、能与DNA结合的蛋白质。模板DNA的量不能太高,否则扩增可能不会成功,在此情况下可适当稀释模板。

(七)引物:引物浓度一般为0。1~0。5μmol/L,浓度过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扩增,浓度过低则得不到产物或产量过低。引物长度一般15~30个碱基,引物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特异性。其3’末端一定要与模板DNA配对,末位碱基Z好选用A、C、G(因T错配也能引发链的延伸)。

引物G+C约占45~55%,碱基应尽量随机分布,避免嘧啶或嘌呤堆积,两引物之间不应有互补链存在,不能与非目的扩增区有同源性。

2、PCR反应步骤和反应条件选择(影响因素)

a、变性:模板变性完全与否是PCR成功的关键,一般先于94℃(或95℃)变性3~10min,接着94℃变性30~60s。

b、退火:退火温度一般低于引物本身变性温度5℃。引物长度在15~25bp可通过公Tm=(G+C)×4℃+(A+T)×2℃计算退火温度,一般退火温度在40~60℃之间,时间为30~45s。如果(G+C)低于50%,退火温度应低于55℃。较高的退火温度可提高反应的特异性。

c、延伸:延伸温度应在Taq酶的Z适温度范围之内,一般在70~75℃。延伸时间要根据DNA聚合酶的延伸速度和目的扩增片段的长度确定,通常对于1kb以内的片段1min是够用的。

以上述三个步骤为一个循环,每一循环的产物均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经过n次循环后,目的DNA以2n的形式增加

7小时前

37

刺痛了伤痕 4星

共回答了447个问题 评论

PCR的基本原理是以需要扩增的DNA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的5′和3′末端相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沿着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新的DNA合成,重复这一过程,即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2) PCR的基本步骤包括:

① 变性:将反应系统加热至95℃,使模板DNA全部变性变成单链DNA。

② 退火:将温度下降至适当温度,使引物与模板DNA退火结合。

③ 延伸:将温度升至72℃,DNA聚合酶以DNTP底物催化DNA的合成反应。上述三个步骤称为一个循环,这样的循环重复25~30次,就可以得到大量的目标DNA。

5小时前

1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