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笨蛋莪想伱 4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超大泡泡 4星

共回答了499个问题采纳率:93.8% 评论

答: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教育 在其前进的步伐中也与时俱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产生,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新课改随之产生,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课改当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注重角色转变,改变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为了能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均作了大量的积极的探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也努力研究与探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肤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意识

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已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可,但在具体的思想 政治 课教学过程中,没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以自己的教学为中心,让学生围绕着自己转,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参与讨论或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 意见 相左的观点,这纯粹是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 初二 政治上册第三课第二框讲到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时,在课堂上我采用 辩论 的方式,辩题为“中学生谈恋爱利大还是弊大”。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中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反方则认为中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会到了主人翁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早恋的害处,不要试图去尝试。

2.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 发展战略 》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及现状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森林资源情况。

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森林的作用”“森林保护及招毁之现状”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 报告 ,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通过这种活动教育学生如何去珍惜和保护森林资源,特别是从我们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各 种植 树造林活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只是听的多说的少,更不要说 自学 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没能充分地得到发展。

对此,作为教师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要教学生这样,还不如教学生为什么这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快乐学”。

1.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基于政治 学科 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有的同学认为,开卷考试不必看书,考试时再带书进考场“翻”就得了,这是错误的想法。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如何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科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追溯问题的根源,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社会上的各种 热点 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如何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有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等,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 漫画 、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捕捉与利用有效信息,导致影响自己的中考成绩。

总之,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才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快乐”。 a("conten");

9小时前

39

夸大其词 1星

共回答了127个问题 评论

教学,本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求知者。但传统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使学生的“主动学”被老师的“一言堂”所取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教师“满堂灌”夺走,极大地束缚了学习主体的发展。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转变教育思想

有很多教师把转变教育思想停留在认识阶段,对教育思想之于教育行为的决定作用认识不足,还抱着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放,认为“讲”是万能,“满堂灌”、“填鸭式”是合理的教学的方法。

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能动作用的重要性。因为教师是课堂的操纵者和决策人,教师的教学思想能否改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体现的首要问题。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观。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只有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才有可能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替代过去的“填鸭式”和“满堂灌”。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校要求教师备课时,每节课须有预习作业,每节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25分钟,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转,以学生训练为主,以学生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为第一目的;强调认真备课,精选题目,教会学生方法。摒弃了过去那种“教死书”、“题海战术”的做法,全校各科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至目前为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正成为我校每位教师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是对客体而言的,主体不是认识对象,而是认识主体,不是被动者而是主动者,不是手段而是目的。而学习主体,是指学生在选择学习材料、学习分量、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条件等方面可自由作主的唯一实体。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咨询、援助,要大力鼓励学生自学、参与、发现。要提倡个别学习、兴趣学习、创造学习、实验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

教师要研究教材教法,要探索学生学习的规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开发、发展智力、能力,进而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

三、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十一世纪不仅需要有各种知识结构和各种才能的人,而且需要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有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的能力,这也是在二十一世纪生存和发展不可少的品质。而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是,用同一个模具挤压出同一规格的标准件,升学考试如同一个非钻不可的小孔,大了小了都不行,几钻过去的都是一个模式,凡想钻过去的都得按这个模式改造自己,压抑了特长和个性。正因为我们忽视了个性的培养,所以表现在市场上产品设计单一,缺乏想象力;人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低;全民从众心理强,凡事赶潮流、随大流,无论何事,往往一轰而起,一轰而散。这都是缺乏个性的表现,也是素质低的表现。长此以往,将造成科学技术落后,民族素质差,国家政治、经济改革与发展滞后。比较西方一些国家与我国教育制度的差别,就不难发现,一个国家教育制度,选拔人才的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这不是危言耸听。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摒弃那种以统一规格去制造“标准件”的教育模式,不受那种诸如集中、大型、同步、通用、标准之类概念的影响,而应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与氛围,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或潜在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萌发的特殊才能的幼芽不致被埋没。教师对个性较强的学生,既不能一味压制,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而应积极引导,扬长避短,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向尽可能好的方向发展。我校的各类兴趣小组,及其对某方面特别优秀者设立的奖项,目的就在于此。

四、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注意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活动时间,这段时间不是随学生自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应该指导学生阅读、观察、实验或进行讨论,练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内容,这段时间可以放在上课前、课中间或课的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需要和上课的具体情况而定。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属于他自己的活动时间,才有可能体现其主体地位。

五、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节课,教师都给学生留了活动时间,并不是就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在教师不讲时,究竟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一开始就可能会不知所措,显得无所事事。所以教师在改变自身教学,给学生留有一定活动时间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要教会其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师要针对各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在教师留给他们的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通过他们的手、脑、眼、耳、口相结合,从视、听、触觉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要注意发挥学生创造性

我们知道,人的主体性包括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所需要的正是具有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创造品质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应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在平时的授教和训练中,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研究、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生存和竞争中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应该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我们塑造新一代人的素质,不但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而且应该有开拓进取、革新创造、拼搏竞争、献身奉献精神;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应该掌握一定专业,脑体结合,手脑并用,有机智的智慧和灵敏的操作能力;不但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应该有勇敢、坚毅、持久、顽强、迅速、灵敏的品质,而这一切都在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7小时前

2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