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李连杰影评

卡嚓卡嚓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嗄墓碑 4星

共回答了484个问题采纳率:94.8% 评论

李连杰版《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是羽菱君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电影气势磅礴,无论是取景还构图,都十分精良;影片中人物形象众多,但性格分明。虽然这里面有些形象与原著中的人物相去甚远,但却不失为另一种经典的解读。比如主角张无忌的人物性格,就与原著之中说得上是大走两个极端,相比于原著中的仁慈,电影里的张无忌显得腹黑得多。这个改编,应当是编剧遵从了人性,但却无意中否认了另一个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影片中张无忌的人物形象与原著相去甚远

电影从一开始就极力的渲染了张无忌无比可怜和痛苦的童年遭遇,父母被五大派联手所逼,双双自尽,自己又身中“玄冥神掌”,每日里饱受寒毒的煎熬。虽然师公张三丰和师叔伯一直想方设法的救他,将他养育成人,但在武当,以宋青书为首的年轻一代却不分的不待见他。或许是出于嫉妒,或许是认为他是一个祸害,反正欺负他不给他好果子吃是常有的事情。最终在武当的十年后,就被宋青书联合周芷若等人,戏弄侮辱了一番,然后与小昭被周芷若的倚天剑划断山崖,掉入了万丈深谷之中。

总之张无忌的这十年是充满了悲惨,背负血海深仇,也是内心充满了仇恨。这一切,让他只要有机会生还,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报仇。

可能是天见犹怜,他跟小昭掉落深谷,却奇迹生还,还在谷底遇到了,当年学会了“九阳神功”挑战他师公,败在张三丰手下跳落此深谷的火工头陀。张无忌听张三丰讲过火工头陀的故事,也知道自己身上的“玄冥神掌”寒毒世上就只有“九阳神功”能解。他知道火工头陀不可能会传他神功,但他也知道火工头陀的自负的性格,于是他用激将法,激怒火工头陀,谎称自己死也不会背叛张三丰来学他头陀的神功。头陀果然中计,最终以强行传功张无忌的方式,将九重“九阳神功”都传给了他。

谷底学会“九阳神功”,不但却除身上寒毒,更练就天下无敌的盖世神功这一节,就充分的暴露了剧中张无忌的人物性格,可谓腹黑之极。他坚毅果断,谋划在心,不言于表,深藏贪念,令人感到了一股狠劲和凌厉。特别是剧中对头陀说的那句“不但是漂亮的女人不能相信,连貌似忠良的男人也不能相信”,将这一切表露无遗。这个形象与原著中优柔寡断、性格软弱的张无忌可谓是大相径庭,大走了两个极端。

练成“九阳神功”的张无忌跟小昭逃出生天,然后又在酒楼之中听到成昆与朝廷相勾结,意欲趁经他挑起的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时,将六大派和明教一并剿灭,于是两人前往光明顶救险。之后张无忌又在明教圣坛密道,练成了明教的镇教神功“乾坤大挪移”,成为一身兼负两大神功的绝世高手。这也让他能够以一己之力打退了六大派,挽救了明教避免灭教之祸。如此一来,作为明教恩人的他,被包括他外公白眉鹰王在内的明教教众尊奉为教主。

这时的张无忌,荣登教主之位,身份尊贵,意气风发,一扫当年受人欺悔的落魄光景,其中境遇可谓天差地别。而且借助明教势力,足以对抗当年逼死他父母的五大派,血海深仇指日可报。更重要的是明教教徒遍布天下,不能起兵反抗朝廷,他日推翻朝廷,更能登其大宝,成为开国之君,成就一番霸业。因此在众人推举他为教主之时,他虽表面推托,但内心却是极为愿意,甚至迫不及待的。

这一心思和意图,在光明顶密室中,被朱元璋给全盘说出,于是就有了一个更为经典的情节。张无忌说他从拍马屁的朱元璋眼中看出了朱元璋的野心勃勃,说出了朱元璋背后的意图,也明说了自己确实想当教主,更是直接跟朱元璋明说你朱元璋很聪明,但越是聪明的人越惹人讨厌这样话。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还是原著中那个最终被朱元璋设计让出教主之位,不重个人名利与得失,宽厚仁慈的张无忌吗?

不得不得说,这样的张无忌来得更能让人解恨,以这种设定,十个朱元璋都估计玩不过张无忌,就不知道最终的张无忌又会是如何被朱元璋取代了。可惜这部电影当年票房惨败,导致第二部的拍摄计划夭折,编剧改编下的故事如何发展,已经无从知晓。就羽菱君个人认为,编剧之所以改变了原著中张无忌这个人物的性格设定,无疑是遵循了人性正常的发展。毕竟身负血海深仇的张无忌,按正常情况下来说,他不大可能会变成一个宅心仁厚,还对仇人宽和有爱之人,让他练成绝世武功,后果绝对很严重。

原著中张无忌的魅力更高,也传播了作者的创作思想

不过电影的编剧虽然深掘了人性,解读了张无忌可能的另一重性格,并为了形成这样的一个性格加大渲染了张无忌的遭遇,像遭宋青书等武当年轻一代弟子欺悔的情节便是编剧自行添加的。而且影片偏重阴暗的色调,也从侧面深化加重了张无忌在影片中黑暗面的性格形象。然而无形之中,这样的改编,却是小看了一个人,小看了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这个人便是小说中的一代宗师张三丰。

小说中身中玄冥神掌寒毒的张无忌,在父母双亡之后,也是跟随在张三丰身边,不过不同于电影中大约有十年的时间,小说里只有两三年。但这两三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和张无忌的一生。

张三丰是一位得道的高人,他宅心仁厚,慈爱待人,更重要的是他有海纳百川的广阔心胸。他心怀天下,求同存异,一直想团结武林有志之士,整合力量,和衷共济,对抗暴元,救汉人百姓于水火之中。张三丰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无一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少年的张无忌,他用他超强的人格魅力,不断的感召张无忌,逐渐的释化了张无忌心中的暴戾之气,也淡化了他的仇恨,在张无忌的心田中种下了仁义的种子。

之后的张无忌在蝴蝶谷跟随胡青牛学医和行医的过程中,又不断从救死扶伤的医术上,受到医道本身仁爱的熏陶,巩固了张三丰对他的仁义教化,更是深刻的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不应该为仇杀所终止。经这几年地仁义之道在他内心扎根深种,张无忌成长为一个张三丰第二,品性纯和、宅心仁厚、宽爱待人之人。

也正是有这样的品行,才让他在昆仑仙谷之中,会救下受伤的白猿,然后取出了它肚中被缝藏多年的《九阳真经》,练就了“九阳神功”。之后又因为事事不强求不争强的性格,让他在修炼“乾坤大挪移”时,避免陷入走火入魔的歪路,练成了“乾坤大挪移神功”,使他一跃成为一位绝世高手。这一点,假如是电影版张无忌的性格,羽菱君很难想象他是如何练成“乾坤大挪移”的,只能说电影编剧忽略和无视了“乾坤大挪移心法”第七层的缺陷。

当时的武林之中,正需要张无忌这样绝世高手,更需要像他这样宅心仁厚的绝世高手。当时的中华大地,在蒙元的残酷统治之下,民族的高压政策使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志的大义之士皆以推翻暴元的统治为己任。但是历来不断起兵对抗朝廷的明教,却与武林各派积怨甚深,不但不能和衷共济,团结一致反抗朝廷,而且还自相残杀。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一役,便是幕后黑手成昆勾结朝廷,意欲将武林抗元势力一网打尽的阴谋计划。这一战,倘若不是张无忌的横空出现,汉人百年的抗元大计危矣。

也正是张无忌放下个人血海深仇,大仁大义的行事作风,通过他的努力和感化,不但保全了明教,消除了明教与武林各派多年的积怨和隔阂,更是整合了武林各派的力量,形成了抗元统一战线,将汉人百年的抗元大业彻底的推向了高潮,张无忌无疑是达成了张三丰的毕生志愿。最后又是在起义军决胜的关头,他不计个人得失,让出教主之位,让出即将到手的江山,避免了汉人的复国大业毁于朱元璋制造的内部夺权,并取得了最终的成功。这一点很难想象出电影版中的张无忌,最终会是如何做出决择的。

实际上,“射雕三部曲”都是以推崇民族大义为主题,诠释不同人物性格的大侠在大义之上的取舍,传播金庸先生“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思想。金庸先生对张无忌童年遭遇的设计,就是为了与他日后的作为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张无忌伟大的人格魅力,也是为了告诉读者,任何一个遭遇不良的人,用爱去感化,都可能改变他的人生,世上仁爱需永存。因此金老创造了张三丰这个人物,借他的思想去感召张无忌,也设置了蝴蝶谷求医这样的细节,去深化张无忌的仁爱之心,继而改变了张无忌的人生轨迹。

电影版的编剧从另一方面解读了张无忌,深掘了人性的阴暗面,促使影片展现的快意恩仇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快感,不失为一种经典的解读。不过这样的解读,实际上却是拉低了张无忌这个人物真正的魅力形象,小看了张三丰的感召力,更是违背了原著中作者所阐发的主题和思想。可能这也是当年这部影片票房不佳的原因吧。

18小时前

20

爷拉风 1星

共回答了196个问题 评论

当时票房败北,但是对李连杰的表演还是赞赏有加,很多影迷希望出第二部

16小时前

26

缺份安穩 1星

共回答了161个问题 评论

我看过李连杰版本的倚天屠龙记,我给出的评论,那就是好 好 好,经典不容超越

13小时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